【编者按】仅有四个标的的A股保险板块,今年首季却出现泾渭分明的盈利分化现象。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首季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6.2%、44.3%,另两家公司则差强人意,新华保险净利增速为6.5%,中国人寿负增长28.3%。
利润增速分化的背后,折射出保险四巨头不同的业务结构,从而影响了各自的利润调节能力。这在以往的财报中已有所体现,尤其是在寿险业务大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这种分化尤为明显。
利润结构分化
由于2013年以来保险公司在资产配置方面的差异,导致今年一季度保险四巨头在投资收益增长和资产减值损失方面产生了较大差异。
新华保险去年开始在另类投资上比例增长较快,尤其是加大了对信托资产的投资力度,因此在今年第一季度,新华保险不仅保持了较高的总资产收益率,而且资产减值损失相对较少;而中国人寿在投资风格上比较保守,这种稳健的策略反而在今年一季度显示出优势,资产减值损失也较少。
而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在今年一季度却产生较大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同比分别增加了187.4%、830.5%。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上述两险企资产减值损失的大幅增加,可能主要受债市影响比较大。
值得玩味的是,即便资产减值损失上表现不佳,但在净利润同比增速上,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却将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甩在了后面,最终导致了保险四巨头一季度盈利出现分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在调节盈利能力上的相对薄弱。
缘何如此?实际上,虽然投资者习惯将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视为保险四巨头,但伴随这四家公司近年不同的战略发展,就业务而言其实早已迥异。中国人寿、新华保险都还是相对单纯的寿险公司,中国太保是寿险和财险两条腿走路,中国平安则成为一家以保险业务为核心的多元化金融集团,且非保险业务对集团利润的贡献在逐年加码。
在业内人士看来,影响上市保险公司盈利的主要原因有:投资收益、赔款加准备金计提。一方面,受制于销售一定规模的趸缴银保保单,准备金在产品出售的首年计提数额较大,因此纯寿险公司准备金增长较快;另一方面,投资收益主要受债市影响较大,从而导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增长放缓。加之去年同期净利润的基数较高,业务线较单一的纯寿险公司的调节利润能力,便明显差于综合类保险公司。
相对来说,综合类保险公司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具有多元的业务结构,从而调节利润的能力增加。主流投行的观点认为,当寿险业存在一定压力的情况之下,没有财险及其他业务贡献的额外利润,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纯寿险公司的盈利速度。
退保“高烧”持续
彼时在银保渠道销售火热的保险理财产品,为保险公司埋下了退保的隐患。这在上市保险公司今年一季报中可窥一二。
市场人士及媒体的关注点往往是保险公司在财报中披露的退保金增幅,但实际上要结合总保费增速来看,才能真正反映出保险公司的实际退保压力。
经主流投行测算发现,今年首季,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年化退保率分别为5.1%、1.0%、5.8%、8.8%。除中国平安外,其余三巨头年化退保率仍然居高不下,新华保险则出现明显提升态势。
退保率居高不下,开始让保险巨头的高管们忧心忡忡。实际上,这都是银保产品惹的祸。一位业内人士直言不讳:“自2013年以来,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的新单业务结构中,通过银行渠道销售的高现金价值保险产品较多,这些产品易引发退保,加之续期保单在四至五个保单年度退保增加,叠加因素导致今年一季度上述三家保险公司的退保率居高不下。”相对而言,由于中国平安在寿险产品结构上一直压低银保业务,因此近年来退保情况一直趋于稳定,且逐步呈现优化趋势。但根据以往的经验,预计有退保压力的保险公司或将采取以下应对策略:通过为退保客户提供新的置换产品的方式,来降低退保率,从而保证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实质影响。
前十大股东趋向长期投资
由于保险股业绩近年来乏善可陈、亮点不多,市场人士便担心其是否存在一定的抛售压力。
从保险四巨头今年一季报披露的股东名单来看,前十大股东呈现长期投资的趋向,这种投资更类似战略投资者,而非仅仅价值投资者。
梳理一季报中的股东结构后不难发现,保险四巨头前十大股东中均没有公募基金投资者,主要以中字头国企、外资机构投资者为主。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人寿前十大股东首次出现了境内自然人投资者。
“如果未来这批前十大股东长期持有上市保险公司,保险四巨头真正的流通市值其实并不大。”一位投行人士举例说,中国人寿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总股本的94.8%,占A股流通股本的93.6%,其剩余A股的市值只有182亿;新华保险剩余A股市值为75亿,中国太保剩余A股的市值为36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