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意识”型
“买保险,岂不是在诅咒自己发生意外吗?!”佛山市某产险公司一负责人向记者描述了一些市民对保险消费的心态,这是公司内某些业务员经常向他反映的情况。
该负责人举了个有关劝保火灾险的个案:被劝保人当时就觉得自己的企业发生火灾事故的几率很低,所以认为“买了保险就等于白亏”。而实际上,据该负责人介绍,每个险种的可操作性都是经过详细的险情发生概率分析和计算来确定的,而并非针对个别情况进行劝保,市民这种“消极意识”型的不良心态会成为制约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他了解,许多当初拒绝投保的事主在事故发生后都悔不当初,但已经于事无补了。
“见鬼怕黑”型
“买,好说;赔,很难”,一市民这样形容自己对保险消费的经典心态。其实,每当保险业务员上门推荐保险业务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市民会产生“是否骗人”的反感。造成此心态的原因何在?一业内人士认为,保险业务员的素质问题值得深思。
据了解,过去从事保险业务员工作的门槛比较低,一般来说初、高中毕业的社会人员都能被吸纳进入公司,而结果往往是业务员数量大,但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偏低。
一方面可能对险种条款的学习能力不高,理解不到位;另一方面,不排除对顾客夸下海口,夸大承诺的行为,最后承诺未能兑现从而损害了公司的诚信形象。
有鉴于此,近年来保险公司已逐步提高人员进入的门槛,从以往的“人海战术”朝“精英战术”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保障顾客利益,也维护公司的形象。该负责人希望消费者能尽快走出对保险消费的理解误区,但保险公司首先得建设好自身的诚信机制。
“一知半解”型
据了解,往往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有买保险的打算,但最终却没有付诸行动。究其原因,该负责人认为,保险公司对保险业务的宣传力度不足是一个重要因素。
顾客投保其最终目的在于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对自身利益的保障,对象险种的功能作用、运作机制、投保价格等都成为投保人关注的问题。然而,一方面,险种条款的解释说明普遍显得繁冗含糊;另一方面,险种介绍的宣传力度不足。由此造成了顾客对险种一知半解,在不清楚状况的情况下,“顾客即使有投保的意向,但也不敢冒然行动,最后往往不了了之”。而事实上,这些潜在的消费者的保险消费能力却不能低估。
“非典后遗症”型
受非典肆虐的影响,交通运输业、旅游业、进出口贸易等行业深受打击,企业的经营效益大大受挫,导致了大部分原有投保意向的企业最终因资金周转不灵,而被迫打消投保的念头。而事实上,据有关业内人士介绍,这些企业都是保险消费的大头,“非典后遗症”无疑给了保险业市场一个重拳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