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强烈的加息预期,终于变成现实。 12月25日晚间,央行宣布自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其中,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 0.25个百分点至2.75%,超过传统寿险产品2.5%的预定利率。这无疑为保险行业2011年“开门红”业绩冲刺蒙上一层迷雾。
传统寿险雪上加霜
2008年12月23日,央行将1年期存款利率下调至2.25%,传统寿险预定利率由此获得0.25个百分点的优势。受益最大的无疑是分红险。据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统计,截至今年11月底,上海寿险公司合计实现分红险保费收入约422.27亿元,占全市寿险总保费收入的67.1%,较2008年底上升29.6个百分点。
实际上,寿险公司依然将明年保费收入的增长押宝在分红险身上,近期新上市的保险仍以分红险为主,如中国人寿推出的“福禄金尊”、新华人寿推出的“好利年年”、海尔纽约推出的“丰顺年年”等。
人保寿险上海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央行2次上调存款基准利率,对本就销售冷清的传统寿险好比是雪上加霜。但作为新型寿险产品的代表,分红险、万能险保障和投资兼顾的模式,能够一定程度上抵御市民对通胀的担心。
近年来,保险公司通过“保底+分红”的有效调节,确保分红险业务的总体收益水平基本确保高于1年期存款利率。
盲目退保实不可取
存款利率上升、预定利率倒挂,很可能有不少市民会萌生退保的念头。由于保险产品的实际收益远低于客户购买预期,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都曾经出现过大规模退保的事件。
过去3年间,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最高达到4.14%,最低降至2.25%。市民更改定期存款,虽然会失去原先的定期利息,但还能获得活期利率保底。而保险完全不同。
长期寿险产品在投保的前2年,由于大部分保费被用来支付销售佣金和固定成本,保单的现金价值低于所缴纳保费。据了解,一些个险渠道销售的分红险产品,保单首年现金价值还不到所缴保费的40%。
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副秘书长顾孝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盲目退保可能会扩大损失。一方面,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水平同样会随着加息而水涨船高,市民没必要为了追求短期的高收益而退保;另一方面,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市民主动退保需要承担全部损失。
保险公司投资收益转化为保单收益,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期间,保单收益可能会低于存款利率。那些刚刚购买保险,希望得到更高回报的客户,更应该掌握保险产品的收益规律,着眼于长期投资。
产品研发遭遇挑战
郝演苏教授指出:“央行连续加息将与银监会90号文件一起,给寿险公司2011年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主要是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和银保渠道的保费增速。实际上,这是在对寿险公司产品研发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
今年6月,保监会就已经印发《关于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人身保险预定利率、准备金评估利率作出新的安排。其中,传统人身保险预定利率由保险公司按照审慎原则自行决定。
在新推出的分红险产品中,保险公司几乎加入了所有能够提高收益的功能,如定期返还、满期返还、累积生息、年金转换等。可迄今为止,市场上始终没有出现预定利率高于2.5%的寿险产品。
“谁都不愿意做出头鸟。在资本市场震荡不定,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下降的情况下,寿险公司哪怕提高0.1%的预定利率,都可能会造成利润的大幅下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寿险精算负责人直言表达了自己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