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产险内外交困 市场份额连年下滑

沃保整理
2010-07-02 08:40:52
100
2004年12月11日,中国保险业闸门被全面敞开了。纷至沓来的保险巨头们无不做着同一个美梦:全球保险市场最后一块大蛋糕,逾十亿的保险人口……然而,时过境迁,外资巨头赚钱者寥寥无几。带着市场份额连年下滑的尴尬,外资产险放慢了在华扩张的步伐;借口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外资寿险(除友邦外,均为合资)频频遭遇股东抛弃。本报将分别深入模式迥异的产、寿险业进行调查,寻找外资保险在华颓

     2004年12月11日,中国保险业闸门被全面敞开了。纷至沓来的保险巨头们无不做着同一个美梦:全球保险市场最后一块大蛋糕,逾十亿的保险人口……

  然而,时过境迁,外资巨头赚钱者寥寥无几。带着市场份额连年下滑的尴尬,外资产险放慢了在华扩张的步伐;借口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外资寿险(除友邦外,均为合资)频频遭遇股东抛弃。

  本报将分别深入模式迥异的产、寿险业进行调查,寻找外资保险在华颓势的注脚,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市场份额下滑

  最近以来,母公司忽遭变故、市场份额缩小、高层人事地震等现象,让人们把更多的关注目光投向了在华外资保险公司。

  外资产险切身体会到了市场竞争的残酷,近4年的业务“成绩单”便是有力佐证。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至5月,外资产险的市场份额约为1.06%,2009、2008、2007年同期的数据分别为:1.09%、1.18%、1.22%,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

  以外资产险云集的上海市场为样本,2010年1至5月、2009年1至5月两张市场份额表,除丘博的数据持平外,其余外资产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

  此时频爆的高层地震,无疑为雪上加霜。国内外资产险“老大”——美亚保险的多位核心中高层出走,转投苏黎世、丘博等竞争对手处,引起业内较大震动。微妙的人事之变折射出外资产险内外交困的压力。

  金融危机之殇

  在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外资产险业人士看来,导致外资产险市场份额下滑的原因,内外因素皆有。

  金融危机导致在华外资产险母公司遭遇重创,让一些外资产险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一段时间内,外资产险员工频繁通过邮件、电话、约见等方式,向客户解释母公司风波对在华公司的极小影响。虽然事后亦证明了这一影响并没有外界想象得那般严重,但一定程度上确实增加了他们业务拓展的难度。

  事实上,金融危机带来了更为直观的影响。由于在经营交强险业务上的受限,外资产险主要在货运险、责任险等非车险业务上与中资同业一拼高下。然而,金融危机影响了国际贸易市场,从而直接导致货运险等相关业务的保费收入直线下滑。

  另一方面,一直被视为外资产险拓展市场利器的“产品创新”,却陷入了无法适应市场的困惑。近年来,美亚、丘博、苏黎世等外资产险纷纷推出董事责任险等创新险种,尽管品种繁多且头顶高端光环,但却应者寥寥。

  本土化缺位

  “肯德基在国外PK不过麦当劳,但到了中国为何能反败为胜。因为它卖油条、烧饼,卖中国人平时常吃爱吃的食物。外资产险缺的就是这样的本地化战略。”在评价外资产险在华受困时,一位业内专家一语中的。

  创新产品曲高和寡、市场份额逐年缩小、高层人事频繁地震等现象背后,无不折射出外资产险本地化战略的缺失。“美国产险公司只做美资企业在华业务,日韩产险公司只盯着中国的日韩企业,”将在华业务对象只限定于本国的关联企业或股东业务,这是外资产险在华经营多年来仍缺失本土化的真实写照。

  具体还表现为,大多数在华外资产险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地生搬硬套国外市场经验的现象。比如,所谓的高端创新型产品,往往都是其总部引进而来的舶来品,缺少“中国色彩”。

  “本土化经营的核心在于企业文化本土化,但某些外资产险公司只是直接把总部的企业文化翻译成了中文。某些外方高管会不自觉地把在国外工作多年形成的思维习惯和经验来指导中国法人公司的管理和运营,对中方人员并没有实质性的放权和授权,事无巨细都要经过外方人员的同意。”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直接导致在华外资产险中方人员频繁流动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来说,也影响到了中国法人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灵活性。

  业内人士认为,外资产险在华遭遇水土不服亦是难免,唯有逐渐淡去外资色彩、融入本地市场、了解中国市场真正之所需,才是获取市场份额的不二法门。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