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今年30岁,在某IT公司从事软件工程设计工作,平均月收入7000元。未婚妻比我小2岁,在媒体业任职,平均月收入3000元。今年初在银行贷款20万元新购住房一套,按揭10年。目前我们都有社会保险,自己还有10万元的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和每年10000元的意外伤害医疗保险。由于今年“5·1”期间我们将举办婚礼,想请教该如何为未来的家庭生活增加保险保障。
长沙天心区 王先生
高级保险理财顾问 周先生
风险分析:
1,婚后的理财生活应当先从完善自身保障做起,一份完善的保险规划首先应做好人身、意外和医疗等方面的综合保障。从家庭经济整体状况考虑,王先生婚后最大的经济负担是住房的贷款部分。也就是说,如果购房贷款单纯由夫妻两人承担的话,则每人背负有10万元的贷款风险。因此,建议夫妻两人在设计和规划保单时,最低保额设定在20万元。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如果在共同走向生活的道路上,有任何一方因身故或失能等原因不能履行还贷义务的话,另一方能够用保险金偿付贷款余额,而且不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另外,从年度家庭保费的支出惯例分析,建议王先生将家庭的年保费支出设定为全年家庭收入的20%左右为宜。
2,从职业特点来看,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养老和疾病风险,特别是IT人士和新闻工作者,目前已经被公认为亚健康状态人群,拥有重大疾病保障应成为理财计划的首选。同时,在具有社会养老保险的前提下,两人应补充一定额度的商业养老保险。按惯例,一般个人养老保险由三部分组成,即334的黄金组合(30%的社会养老保险金、30%的企业为员工补充的养老保险金、40%由个人为养老储备的资金,其中包括商业保险和基金等)。因此,应考虑到夫妻俩的养老和重疾保障需求,体现双方保障的互补性。
投保建议:
1,新成立的家庭往往保费支出有限,因此比较适合选择兼具投资、养老和重疾保障的综合性保障险种,比如“新华人寿的吉星高照综合保险计划”。其中,王先生应偏重于重大疾病保障;其妻因单位缺乏意外保险保障,则偏重疾病、意外身故保障以及满期领取的生存养老保障。两人的保额都设定在10万左右,以保证家庭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
2,其次,考虑到夫妻俩保险计划的互补性,建议在拥有投资险种的基础上,用较少的保费购买相对高保额的定期寿险。定期寿险的保额为20万元。一旦在短期内,夫妻一方因意外身故,在投资型险种不能充分给予高额保障的前提下,另一方能获得高额保障。此外,还应该购买津贴型住院医疗保险。该险种最大的优势是在因疾病住院的过程中,除了社会医疗保险所提供的基本医疗保险金外,保险公司还为夫妻俩提供最高30万元的住院医疗补贴。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家庭对治疗疾病费用的支付能力,减清家庭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