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龄人相比,倪先生一直很知足。今年55岁的他在上海一家国企工作,工资奖金外加一些福利费,月收入有1万多元。妻子是中学老师,今年刚退休,退休工资每月有3600元。日子过得算是宽裕。
目前夫妻俩和他们24岁的儿子生活在一起,住在凯旋路轻轨附近的一套小高层里。房子是最后一批福利分房时赶上的待遇,面积有180平方米,现总价320万元。此外,倪先生在漕溪北路旁还有一套沿街的老公房,面积55平方米,现在出租,打算以后给儿子结婚用。
倪先生一不炒股,二不炒房,平时只买一些国债和债券类银行理财产品。半年之前,儿子把女友领回了家,谈婚论嫁时房子成了大问题。女方嫌婚房太旧、沿街太吵,提出在徐家汇地区买一套新房,但儿子目前工作尚不稳定,每月税后收入仅3500元。这让倪先生伤透了脑筋。
在徐家汇的中心地段,本来看好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等了没几个月价格就涨到了500万元以上。揣着60万元存款,即使把55平方米的老房子卖了,也远远不够。倪先生才知道这都是“通胀惹的祸”,也渐渐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有了些许认识。
是不是该赶紧买房子防通胀,赶在银行加息之前办好贷款?今年房价万一出现重大调控,会不会买了就跌?倪先生手头的两套房子该如何处置调配,才是最经济合理的呢?
【需求】
1。如果加息,选择哪种贷款方式和利率更好?
2。倪先生夫妇平时是否应做些投资,或者把资金交给儿子打理,做一些高风险偏好的投资,抵御通胀?
3。可为退休后做哪些准备?
香港金融注册分析师/赵志敏
可能对于80%的城市家庭来说,房产都是家庭财务的症结问题,所以很多时候做好了房产规划基本就等于做好了家庭财务规划。
现如今房价问题已经从经济领域延伸至了社会领域,正在对中国传统人文观念产生强大的冲击。就拿“啃老族”这个名词来说,其中大多数就是因为受了高房价的胁迫。
“养儿防老”竟变成了“养儿啃老”,难免透着一丝时代的无奈。倪先生的案例就是这样。
量力而行理性买房
首先要选择买房时机。2009年年底以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连发“十二道金牌”,一系列政策显示出打压投资之心非常坚决,同时随着国内通胀迹象越来越明显、回收流动性的操作,加息预期也越来越强烈,这些都预示着房地产市场的拐点已经来临。
因此,现在买房很有可能是在阶段性高点接下一棒,对于本不算十分富裕的倪先生一家来说,不妨再耐心等上几个月,到下半年以后房地产市场或会出现比较好的购买时机。好在倪先生的儿子只有24岁,哪怕再等上个一两年再结婚也不迟。
其次,建议倪先生的儿子与女友深度沟通,切合实际地调整买房策略。想要在徐家汇中心地区买新房,且不说家里二老拼完老本也不一定够付首付,仅凭倪先生儿子目前3500元的月薪,今后独立还贷都是不现实的,难不成还准备再靠在父母身上20年,让父母帮着还房贷吗?
如果实在不想把漕溪北路的房子作为婚房,建议倪先生儿子考虑在目前所住的凯旋路周边寻找合适的房子作婚房,以面积为80-90平方米的次新房为宜,总价可以控制在155万元之内。这样一来靠近轻轨,交通出行比较方便;二来离父母近一些,今后相互也能有更好的照应;更重要的是,这个地段和档次的房子既改善了住房环境,房价又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假使漕溪北路的老房子售出后可到手85万元,倪先生再从60万元积蓄中支持儿子50万元,剩下20万元缺口部分可由倪先生的儿子申请20年期的公积金贷款。这样,倪先生的儿子月供只要支付1500元不到,相对于3500元的月薪,只要平时注意节俭还是可以承受的。
另外还有一种方案可供选择。倪先生儿子婚后将搬离凯旋路的房子,那时二老再守着那套180平方米的房子就有些偏大,而儿子的新房又有些偏小需要改善,所以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也可以考虑换房,即将现在的两套房子换成两套面积相仿、距离相近的房子。这样倪先生儿子的婚房条件可得以改善,同时二老也可以多留存一些积蓄养老。不过换房不是非常容易能找到合适的交易对手,可能需要多找几家房产中介帮忙物色。
调整结构应对加息
在一片涨声中,2010年“跑赢CPI”又将成为理财的关键词,这种情形与2008年何其相似,但与两年前所不同的是,当时正处于降息通道的开始,而现在则可能处于加息通道的开始。所以尽管目的同样是“跑赢CPI”,但策略却大相径庭。
首先对于家庭资产来说,一个理财的小常识就是在降息通道中尽量选择较长期限的产品,在加息通道中尽量选择较短期限的产品。当然也并非是一刀切的短或是长,还要看加息或降息的频度预期,节奏掌握不好一样会踏空。
比如说每逢央行加息时,银行柜台前总会排着长龙,很多人会盲目地将手中的定期存款拿去办理转存手续,殊不知办理转存之后尽管可以享受到更高的利率,但是期限却要重新开始计算,以前所存的只能拿到极低的活期收益,得不偿失。即便有些人懂得如何计算转存是否划得来的临界天数,当遇到央行高频度加息时,可能会发现尽管每一次转存看上去都是正确的选择,但加息频繁转存也频繁,所以在整个加息周期内大多数时间也会被计以活期利息,同样得不偿失。
因此,以一般经验来看,对固定收益类产品在加息通道中选择3个月期限较为合适,降息通道中选择1年期限较为合适。
在通胀面前,传统的固定收益产品只是较为乏力的对抗,更好的机会还是在于资本市场。通胀意味着资产价格上涨,因而企业盈利业绩也会相应提升,股价就会随之上涨。近期A股市场适逢调整,大幅回落之后估值重心已下移,投资的安全边际有所增强,倪先生不妨少量配置一些有良好业绩表现以及分红预期的高息股,既有潜在的红利收入又有足够的资本增长动力,是抵抗通胀的良方。但是由于倪先生从未涉足过股市,所以这部分风险资产不宜配置过高比例,以20%为上限,也可以图个省心购买股票型基金。ETF基金也是不错的选择,但需要注意进场时机,因为它毫无抗跌性。
此外从传统意义上来说,黄金也是对抗通胀的配置佳品,但是目前的金价其实已经包含了通胀预期。即便如此,2010年黄金仍有上涨动力,其原因并非通胀而是需求上升,尤其是中国,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使得大规模扩充黄金储备成为必由之路。倪先生可以选择金价相对低点时入场,配置比例不超过10%。值得注意的是,黄金已充盈泡沫,并不值得长期持有,更加适合中期的波段性操作。
其次对于家庭负债来说,每一次加息就意味着融资成本的提升。如果有融资需求就要尽快向银行提交申请,并且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尽量选择央行调整利率时,因为银行会于次年年初调整相应利率,这样至少可以锁定当年的贷款利率。
有些银行能提供固定利率贷款,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在加息通道时选择固定利率贷款就一定能更优惠,如果能够从银行借到八折以下优惠利率的贷款,往往选择浮动利率反而更优惠。因为即便央行将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调高至7.56%,八折优惠后为6.048%,仍然低于现在一些银行的固定利率报价,而这意味着央行至少要加息6次、每次27个基点。
固定利率贷款各家银行通常会有差异,不妨结合优惠利率的折扣幅度,多询问几家银行,综合比较后再选定最优惠的方案。另外,选择浮动利率的借款人需要特别注意按时还款。当银行调整利率时,会参照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决定如何延续新的贷款利率优惠政策。
“FQ”教育刻不容缓
尽管买不起房是“啃老族”抛出的挡箭牌,但是作为小辈至少应该想一想怎么尽量自己奋斗,而不是把父母给予的一切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一味地予取予求。
倪先生夫妇奋斗了几十年,省吃俭用才攒下这点家财,本应好好颐养天年却因为小辈一句轻松的“要在徐家汇地区买新房”而不得不倾尽所有养老本。其实按常理说,家里已有两套房的倪先生不应为儿子的婚房而烦恼。尽管美中不足的是,准备拿来做婚房的那套房子条件不是最好,但毕竟55平方米再小也足能遮风挡雨,房子外面再旧只要里面重新装修照样可以住得很舒适。
现代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希望孩子传承的不仅仅是血脉,更有家族的希望,多少父母克制自己的欲求而满足孩子的需要,给他们吃好的、穿好的、接受最好的教育。可是,中国的父母通常都是“唯智商论”,过于重视文化教育而忽视了很多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说情商(EQ)和财商(FQ),“啃老族”从本质上折射出的就是中国式儿童财商教育的失败。值得警示的是,如果儿童财商教育仍然不能被重视的话,那么“啃一代”会传给“啃二代”,“啃二代”会传给“啃三代”……直到啃光所有的家财。
对于倪先生的儿子来说,如果不想一辈子拿3500元“啃老”,就需要加强职业规划,提高自身的含金量;如果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世袭“啃老”,就应该未雨绸缪了解一些儿童财商教育方面的知识。
正如理财需要事先规划,孩子的财商教育也需要事先规划,而且要根据年龄特点逐渐深入。一般儿童3岁时应学会识别硬币;4岁时学会用硬币买简单商品;5岁时知道管理少量零花钱,知道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6岁时会识别大面额纸币,知道简单的零钱找换;7岁时懂得阅读价格标签并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保证找回的钱正确无误;8岁时知道估算所要购买商品的总成本,知道节约以应对近一个月内的需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9岁时知道订立简单的每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货比三家;10岁时知道每周储蓄小笔钱以在必要时购买较贵的商品,懂得阅读商业广告;11岁时知道进行较长期的银行储蓄,包括储种、利率,学会计算利息,知道复利的原理;12岁时懂得正确使用一般银行业务中的术语,并知道钱来之不易应该珍惜;13-15岁可尝试一些安全的投资工具和服务,知道如何进行预算、储蓄和初步投资;16-17岁时要学习一些宏观经济基础知识,学会关注全球市场信息,了解简单的金融工具之间的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