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年初,诘责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收购富通失败的声音犹在耳侧,6月初,中国平安与深圳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深发展”)接洽有关并购事宜的新闻,又占据了各大财经媒体的版面。
“一直以来,中国平安走的都是综合经营路线,在中国平安的战略中,保险、银行和资产管理三方面是并重的,而且,中国平安一直都希望有一个比较成规模的银行平台。”业内某公司研究人员郭磊博士曾表示。
据了解,06年,中国平安曾参与竞购广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广发行”),但是失败了。此次,中国平安自然不想错过并购深发展的机会,而中国平安对此次并购所表现出的极大兴趣,与其投资富通的行为实际上是一致的。
“富通实际上就是中国平安正在建立的、综合发展模式的范本,中国平安之所以在对富通的投资失败后向深发行伸出了橄榄枝,一方面是其既定的战略方针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平安已经尝到了银行业的‘甜头’。”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金融财政与保险研究所研究助理、博士研究生许闲表示。
1、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并购契机
“广发行之后,在全国拥有网点的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目前仍没有稳固实际控制人的就只剩下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华夏银行(600015,股吧)和深发展了,而当前存在收购可能的也只有深发展。”郭磊表示。
众所周知,中国平安于1998年成立于深圳,目前其总部也仍在深圳。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式的地理条件,为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提供了“地利”。
但并购涉及到的问题很多,中国平安在吞下了富通这颗“苦果”以后,再一次地开展上百亿元以上的投资,不可能不慎之又慎。但是,在收购深发展这件事情上,无论是中国平安还是深发展,他们的态度都比较明朗化。
原因就在于“中国平安旗下的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深发展众多股东中,仅次于美国新桥投资集团(以下简称“新桥”)的第二大股东,占深发展总股本约4.86%。据2008年度深圳发展银行的财务报表显示,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有深发展超过1.5亿股,截至目前,仍为深发展第二大股东。”许闲介绍说。
中国平安作为深发展的第二大股东,对于深发展内部状况的了解还是比较深入的,这对于此次并购的成行非常有帮助。据深发展的相关人士表示,在众多的并购者中,中国平安给出的条件也是比较优厚的。
中国平安有意“联姻”银行,深发展有意发展混业经营,而今年又恰逢深发展第一大股东新桥投资期满,其最大股东的易主已成定局,这为并购双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对于并购方中国平安而言,在金融危机中完成并购,不仅有利于节约成本,也可以降低其所承担的风险。这的确是一次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并购契机。
2、从未改变的经营之道
尽管在目前我国对金融业严格的监管条件下,可能“涉雷”众多,但这依然改变不了中国平安一心选择综合经营道路的决心。
“中国平安收购富通和深发展最大的相同点就是通过这两次并购,中国平安都会成为并购银行方的最大股东,但是并购后其持股比例的差别,也将导致这两次并购的不同结局。”许闲指出。
如果说在并购富通上的失败,多少让中国平安有些意外的话,那也是因为对于富通的“第一大股东”这个头衔的迷信。中国平安完全没有想到,作为富通的“第一大股东”,其在董事会上发言的分量与这个头衔是完全不匹配的。
而这一次收购深发展则不同。有分析称,若并购成功,中国平安将持有深发展30%左右的股份,并在董事会拥有五个席位,以及一名由平安集团推荐的独立董事。
“无论从收购的必要性,还是收购的价格上看,投资富通和并购深发展都不能用单纯的财务投资来解释,这属于战略投资。”郭磊表示。
中国平安的这种选择是不能“以成败论英雄”的,即使中国平安在收购富通上有所损失,但是这种探索对于保险业整个行业来说是必要的。
许闲分析说,大金融集团的概念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金融业的发展不仅加速了各个金融业内部业务融合,也加速了金融业整合风险和不同金融市场间的磨合。保险、证券和银行业务之间本来就存在着许多共性,如果可以放到一起做开发管理,将有利于节省管理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实际上,银保合作、保险混业经营已经成为许多保险公司探索国际化、规模化和多样化过程中的目标定位。
中国平安目前已经搭建起来的公司架构,也确实证明了其正在实施这样的经营道路。目前,中国平安旗下共有5家保险公司、5家投资业务公司以及1家银行,这样的发展结构是极不平衡的。
“中国平安旗下仅有的平安银行目前只有7家分行,网点较少,根本不能满足于其战略需要。如果遇到机会,收购肯定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