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探讨的不是要准备多少养老金才可以安度晚年的老话题,用大多数人的说法:穷人有穷人的养老方式,富人有富人的。所以,我们更愿意分析一下,哪种养老方式最适合你。
在一项在城镇养老保障制度调查中,提供了下列选项:
1.大幅度提高工资,通过个人储蓄来解决养老保障
2.必须参加养老保险,依靠养老保险来解决养老问题(57.7%)
3.从年轻的时候就参加社会统筹,退休后领取退休金(39.2%)
4.由子女和家庭解决养老问题
5.提高在职职工的工资,不再给退休金,完全由子女来赡养老人(2.2%)
6.国家和社区大量发展老年公寓、社会福利院解决养老问题
7.年轻时应该多挣钱,储蓄起来,将来老了就有保障了
8.享受退休制度,退休后有保障所以现在少挣点钱没关系
9.年轻时就应该享受,多挣多花,至于老了怎麽办不想那么多(1.2%)
10.积极参加社会统筹,依靠社会保险制度解决养老问题
先看看自己,为养老我们是做了些准备的:缴纳社保养老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投资有升值空间的固定资产、进行金融资产的投资组合、拼命存钱或者再生个儿子?但调查显示,大多数人真正实施的只有一到两项,而且缺乏长远考虑。我们习惯这样思考:我们的父母在年轻时候也没有精心准备,但现在他们不是正在安度晚年么?而且除这些方法外,我们还能做什么?
本篇探讨的不是要准备多少养老金才可以安度晚年的老话题,用大多数人的说法:穷人有穷人的养老方式,富人有富人的。所以,我们更愿意分析一下,那种养老方式最适合你。
1. 社保养老金
性质:社会福利保障
实施条件:定期缴纳一定时间后,拥有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定额支取的权利
保障性:钱经评级 * * *
按照目前的标准,最早开始领取社保的年龄是55岁,也就是说,1953年前出生、城镇户口、有固定职业的部分人员已经开始享受这种社会福利了。
同美国的“婴儿潮”一代一样,1953年前出生的人也同样带有时代性:大多数生于人口高峰期,有1~10个甚至更多的弟兄姐妹,职业生涯开始于20岁左右,有储蓄习惯;他们中年时经历过房屋改革,每个家庭至少拥有一套住房,他们的子女一般在大学阶段才面临学费的压力,他们的父母同样拥有住房,一般由兄弟姐妹共同赡养;他们中的多数人一生最大的消费支出就是孩子结婚和置业,即便如此,手中仍握有大规模的现金存款……
这就是我们的父辈,他们中的有些人现在领取的退休金甚至高过青壮劳动力的工资。除了“高收入、无消费”的特点外,他们还享受了人口红利期创造的高额退休金。
试问,我们能达到如此的资产结构么?简单来说,我们赡养上一辈和抚养下一代的压力更大,现金不足,资产太少,而且我们退休时根本没有所谓的人口红利存在了。对于70后而言,完全依靠社保金养老的可能性不高。
目前收现付养老金制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口急剧老龄化和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现代家庭缺乏赡养父母能力。咨询机构麦肯锡发表过观点,由于政府养老金缺口到2010年或将达1100亿美元,因此建议中国向固定缴款型模式转化,同样由雇主和雇员缴款,但委托指定的基金管理,养老基金托管方要提供资质证明,保证一定的长期回报可能。这一模式的效果是,可以使养老金实现稳定增值,但巨大的缺口和有限的收益率是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拉平的。而且即使是在美国这种养老体系发达的地方,也由于金融危机造成的养老金收益下降,导致适龄人口不得不延长工作年限应对。
可实现性:60%。完全依靠社会保险养老,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延长工作时限,也许你要工作到65岁,而且需要被动承受养老金政策变化可能产生的成本。
2.商业养老型保险
性质:拥有一定保障性的金融产品
实施条件:按照投保类型,缴纳足够金额既拥有拆借或是存款功效。如疾病发生时可实现短期金融杠杆或有限金额返还。
保障性:钱经评级 * *
商业养老年金保险是寿险的一种,一般是从年轻时开始定期缴纳保险费,到合同约定年龄开始持续、定期地领取养老金。优势是保障性高,缺点是开始得越早、受到通胀、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影响就越大。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中,保监会规定的固定利率的传统型养老险利率最高为2.5%;而分红型的金额多少和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有直接关系。从产品设计上,商业养老保险适合有稳定工作和持续收入的人群,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它需要尽早开始积累,但我们这一代的现实是,收入高峰期的支出也是最高的,除了高的工作压力外,生儿育女、供房和供车等生活压力同样是最高峰,而在有限的回报率面前,摆着的同样是巨大的养老金缺口。
可实现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