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营销员快速增长未必是好事

沃保整理
2008-08-28
100
保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有保险营销员已经超过221万人,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整整75万人,增幅为50%。保险业人丁兴旺,有更多的人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这让人高兴。特别是保险营销员在2005年一度曾负增长,而同期新保险机构纷纷开出,僧多粥少,挖墙角的事件此起彼伏。因此,对于营销员的快速增长,从理论上讲有益于保险公司稳定,并能推动业务发展。但大凡事物总有两面性。面对营销员快速增长,笔

    保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有保险营销员已经超过221万人,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整整75万人,增幅为50%。保险业人丁兴旺,有更多的人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这让人高兴。特别是保险营销员在2005年一度曾负增长,而同期新保险机构纷纷开出,僧多粥少,挖墙角的事件此起彼伏。因此,对于营销员的快速增长,从理论上讲有益于保险公司稳定,并能推动业务发展。

  但大凡事物总有两面性。面对营销员快速增长,笔者却不免暗自担忧:尽管营销员增长速度还跟不上保险机构扩张和保险规模增长的速度,可由于缺乏必要的遴选、培训等机制辅助,目前营销员快速发展的根基并不牢固,一不小心恐怕还会为保险业发展留下点隐患。

 


    众所周知,业务压力成为营销员快速增长的直接驱动力。内涵价值是衡量寿险公司的重要标准,依靠个险渠道的传统险业务是内涵价值高的险种,也被视为寿险公司的效益型险种。所以,虽然从去年开始,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出现大幅跃升,今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长更是达到64%,但对保费快速增长的贡献主要来自内涵价值不高的银保产品,而不是个险,这一点,保险公司非常清楚。

  因此,保险公司尤其是上市后的保险公司,直面内涵价值增长的压力。增加营销员,发展个险,就成为保险公司的重要任务。在目前这种粗放式经营模式下,基本仍然依靠“人海战术”———有了营销员就会带来业务的短暂增长。不少保险公司的增员成为仅次于保费增长的另外一个指标,在保险销售的淡季,保险公司就会把目光转向增员。

  迫于业绩压力的增员效果可想而知。据笔者了解,保险公司招进营销员之后,会授以熟人法则,先从自己的亲戚朋友入手,争取业务,虽然是新人,但因为都有可以展业的“圈子”,短期内拉到业务不成问题,所以人力的增加对于业务的短期增加最有效。

  但从长远看,营销员的留存最让人担心。营销员在短期内积累很快,隐藏的风险就是日后的高脱落率。营销体制最先在上海生根发展,在这个中国保险市场的最前沿,营销员的数量已经经历了高发展到高脱落再到稳定这样一个过程。上海营销员在2000年前后曾一度达到5万多人的高峰,可随后就出现下滑,维持在3—4万人的水平。如果是有形商品,工作人员流动不会给消费者带来直接的影响,但保险就不同了,个险销售具有认人的特点,营销员一旦离开公司,原有的保单就没有人维护,成为“孤儿保单”,有的保险公司专门设立了处理孤儿保单的部门。而且孤儿保单极易给保险公司带来负面形象,给大众留下保险公司服务态度差、不值得托付的印象。

  目前看来,营销员的生存环境尚未发生质的改变,脱落率仍然是摆脱不了的梦魇,据此高增长很可能带来高脱落,其结果必然会给客户和保险公司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保险公司简单而粗暴的招聘,大大影响了营销员的质量。为了完成增员任务,不少保险公司采取连蒙加瞒的方式,做招聘广告时,都不敢说是在招聘营销员。自己底气都不足,又怎么让人家相信?这样招进来的营销员又怎能以诚实守信的心态对待客户?

  再来看培训,如果保险公司把人招进来后,能够有完善的培训机制和发展通道,也可以弥补招聘时的先天不足。可事实是,不少保险公司抱着“捡到篮子里的就是菜”的心态,简单培训展业话术,然后就去销售,试问这样的方式又怎能让营销员心甘情愿留下来,真心实意做好保险工作?

  其实,面对中国13亿人的一个大市场,221万营销员仍然不能满足需要,因为保险并不是一次性消费的商品,有不断增长的保险需求需要挖掘,也有不断产生的保险服务需要提供。

  保险营销员当然需要发展,但解决问题的关键,决不应是简单的数量增加,而应是质的同步提高。这就要求保险公司的当家人必须做到:在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更应提高留存率,这才有益于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