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核保与人工核保之间的区别?哪个比较好?

沃保整理
2020-03-13
100
在购买保险产品的时候,通常都是需要保险公司进行核保的,只有满足核保要求,才能给出通过的结论。目前市面上保险公司的核保方式有两种,一个人工核保一个智能核保。

那么究竟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有哪些呢?选择哪一种更好呢?一起来和小沃了解一下。

一、人工核保和智能核保的区别

1.核保方式不同

人工核保也就是人力核实信息,一般只出现在线下核保和邮件核保两种渠道中,由保险公司专门的核保人员进行核保,核保时间也比较长,快的一两天,慢则一周左右。而智能核保则是由大数据支撑的一个问卷,只需要投保人如实回答即可,并且可以马上获得核保结论。

2.核保结论不同

人工核爆的结论会有很多种,一般由标体承保、做除外责任处理、加费承保、延期承保以及拒保。而智能核保的核保结论只有三种为标体承保、加费承保、拒保。

3.对后续投保的影响不同

人工核保是需要投保人将自己的身份信息交给保险公司的,也就相当于实名核保,核保结论会上传到保险公司的系统中存档。

如果因为身体问题,被拒保,那么投保人想继续投保该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就相对困难了。而智能核保是匿名的,核保时根本不需要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即使被拒保,也不会影响后续投保。

二、选择哪个比较好

这两种核保方式其实各自有各自的好处,也有各自的缺点,大家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就行了。

比如智能核保,它的门槛是比较宽松的,但也因为是大数据,所以没有人情味,只要是拒保了那么基本无法继续购买这款产品了。

但人工核保即便投保人身体异常,只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也可以选择加费承保和除外承保。而且很多消费者是第一次购买保险,会在核保过程中会遇到一大推的学术名词,如果选择智能核保,那么就需要自己找资料去了解。

三、详细介绍什么是核保?

核保是指保险人(即保险公司)对我们的投保申请进行审核,看看是否接受承保这一风险,并在接受承保风险的情况下,确定承保条件的过程。

听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就是保险公司需要评估一下你这个病影响大不大,对比一般人出险的可能性是不是更多,能不能为你保障这么多。

因此你的风险类别不同,保险公司会规定不同的承保条件,导致不同的核保结果。

tips:保险公司的核保人员会根据核保原则对投保申请进行审核,虽然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但不同保险公司的核保原则会有不同,因此核保结论也会有偏差。

像甲状腺结节,有些公司会直接拒保,而有些公司会除外责任承保。

四、核保的五种常见结果

1、正常承保

正常承保,即以标准体承保。标准体,就是我们说的健康的人,指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符合《生命表》的基本范畴,也没有在医院留下住院、疾病记录。

对于标准体,保险公司不附加任何条件承保,按照标准费率承保。这是投保时最好的一种情况。标准体核保可能出险的两种状况如下:

(1)智能通过

如果选择的保额不超过免体检的标准,一般投保时确认过健康告知,电脑自动审核后,就会显示“自核通过”,此时只要缴费即可出保单获得保障。

(2)人工审核

人工审核,一般是无法通过线上健康告知,有一些小异常或者选择的保额超过免体检的额度,那么就要人工审核,这个速度就有点慢,一般要1-2天,生效日期也会延后一两天。

tips:这里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我们觉得自己身体健康,就代表我们是标准体。投保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健康告知,是否涉及到自己已确诊的小异常,否则很容易产生理赔纠纷。

小技巧:初次投保保额不必选太高,最好控制在免体检的额度内。这样更容易以标准体获得基本的保障。如果想要更高的保额,可在投保成功后通过搭配别的产品或加保来实现。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万一初次体检时发现自己不是标准体,需要加费承保,那之后买的保险都要加费了;

如果是加保的时候发现体检异常,也只是之后的保单会被加费或除外承保而已。

2、加费承保

就是保险公司需要你交多一些钱来覆盖掉你较多的风险,一般投保被加费通常是因为以下2大因素导致的:

(1)被保险人的健康有异常

(2)被保险人的职业风险过高

由于健康有点小状况的朋友和标准体相比,患病率和死亡率更高;高风险职业的朋友同样也面临着比一般人更高的风险,理赔率比一般人高。

对于这两种情况,保险公司需要降低经营的风险,因此要进行加费处理。

3、除外承保

除外承保,用官话来讲是 “除外责任”承保,又称“责任免除”。用大白话说就是保险公司对某些风险不赔。

其实买保险就像一场博弈,保险公司只承担未知的风险,对于投保前已经发生的风险,自然不予承担,会将其从责任范围内除去。

如有任何疑问可"免费咨询"!小沃愿为大家一对一详细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