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劳合社和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最新研究发布的《全球保险不足报告》指出,发达国家的平均保险渗透率是新兴国家或低收入国家平均值的两倍,而后者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全球保险缺口(1600亿美元)。许多保险水平较低的国家同时也面临着最为严峻的气候变化等风险,其也是灾后恢复工作提供资金能力最差的国家。比如,孟加拉国、印度、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埃及和尼日利亚的保险渗透率均低于1%。
孟加拉国是因自然灾害每年遭受损失最高的国家,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其保险缺口在GDP中占比最大(2.1%)。以美元计算的绝对值来看,孟加拉国有近60亿美元的保险缺口。保险缺口在GDP中的占比第二高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其高达1.4%,相当于150亿美元的保险缺口。
而中国是以美元计算的保险缺口(760亿美元)最大的国家。从2004年到2017年间,中国约98%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面临保险保障不足。相较于劳合社2012年报告中记录的99%,该数字略有下降,表明了中国市场的保险保障水平可能正朝着乐观的方向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数据可能与其本身的经济体量较大有关。另外,数据统计主要受到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影响,这场地震造成了大约1250亿美元的损失,而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得到了保险覆盖。
我国香港地区的保险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香港的保险渗透率在2011年至2017年间增长了1.96%,使其在保险渗透率上的排名达到了第九位;而2012年,香港只排在第31位。
此外,劳合社城市风险指数显示,自然灾害导致的全球经济损失数额庞大且在不断增长,每年的预期经济损失高达1650亿美元。预计在财富增长、风险敞口以及气候变化导致的灾害事件的推动下,该损失数额还将继续攀升。即便如此,全球保险缺口在过去几年却缩窄甚微。2012年,劳合社和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曾分析道,全球共有1680亿美元的资产保险保障不足,这意味着在过去6年间保险缺口仅缩小了不到3%。
劳合社主席布鲁斯·卡内基·布朗谈到,保险是灾后恢复的重要推动力量,常常可以最快地提供应对危机的金融救济。比如,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发生的可怕的地震和海啸灾难凸显了保险在增加受灾影响地区的金融流动性方面所担负的重要角色。创新的保险解决方案可以在灾难发生后迅速发挥经济补偿职能,减轻政府和纳税人所面临的财务重负。如果没有保险的参与,灾难事件会给当地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更大的影响。
保险业希望与政府合作,帮助人们了解可以利用的保险产品种类和获取途径。全球范围内的保险业应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解决严峻的保险保障不足危机,并为世界上面临风险较为严重的经济体提供其所需的安全保障。
本文转载自金融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