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报告》 显示市场渗透率近9.1%

沃保整理
2018-07-04 15:31:23
100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报告》(2018 大中城市)(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健康险市场的渗透率仅为9.1%,尽管我国保险的增长速度很快,但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2018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为63.0,与2017年(60.6)相比有所提升,但整体发展处于基础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本文转载自中国保险报官微。

《报告》通过对行业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系统性调查和全方位数字化测量,全面衡量国民对健康与保障的认知度、充足度与规划度,其发布的指数是我国首个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监测和评价指标。

据了解,《报告》选取了36个大中城市的20至54岁的居民进行调研,线上线下共采集15000余条样本数据,并基于6亿多微博、微信数据作舆情分析,采样标准经卫生、统计和保险多领域专家论证。同时,通过邮件形式向28家经营健康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进行了调研。

2017年我国健康险市场渗透率仅为9.1%

《报告》显示,2010至2017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原保费收入从691.72亿元迅速增长至4389.46亿元;健康险占全行业保费收入比重从4.66%增长到12.0%;健康险深度由0.17%增长至0.53%;健康险密度由50.5元/人增长至315.8元/人。尽管我国保险的增长速度很快,但无论是深度还是密度都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据《报告》统计,2018年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达到63.0,与2017年(60.6)相比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评级基准的第三级,即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处于基础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评价基准

从《报告》细分指标看,大中城市居民对健康的重视度与关注度较高,体现为受调研群体的健康充足度处于相对理想水平(77.6);但与此同时保障维度得分较低(51.6),对健康保障有认知无规划、有规划无行动的情况突出。

从地域来看,华中和东南沿海地区得分整体更高。其中,华中地区居民健康充足度表现最佳;华南地区健康认知度、健康规划度、保障认知度指标得分均最高;东北、华北地区各类指标表现均不理想。

从年龄来看,综合商业健康保险观念认知和实践认知两方面看,“80后”表现最佳。报告称,一方面,由于“80后”身负工作生活双重压力,逐步认识到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多数“80后”逐渐组建起家庭,家庭责任感将进一步强化其为自己和家人、子女配置商业健康保险的意识。

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总指数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民众的保险意识偏低,许多人对保险知识了解不足,对保险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了解也不充分。

本次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健康险市场的渗透率仅为9.1%,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具体表现为:健康风险的覆盖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人仍依靠基本医疗保险与自筹资金;调研中,年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受访群体配置商业健康保险的意愿最低,保险配置集中在高端医疗险产品上;不足三成的企业为其员工提供了健康风险保障,并且保障形式较为单一,医疗保险占比最大;个人的知与行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对于健康风险的认知并未能转化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行动。认为自己身发生重大疾病的风险非常大的受访者中,仍有82.1%尚未购买商业健康保险。

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供需不平衡

从需求端来看,产品价格高、缺乏可靠信息来源、产品复杂等因素,构成了居民购买健康险的主要决策障碍。近半数受访者认为“价格太高”、近三成认为“不知道选哪个产品”、近两成选择“看不懂产品介绍”。

结合被保险人选择与被保险人年龄两个因素进行分析,受访者首次投保商业健康保险时:选择为自己投保的,大部分处于个人职业发展的初期(19-35岁);选择为子女投保的,子女通常尚未就读大学(0-18岁);选择为父母投保的,投保时父母往往已年满56周岁。

受访者在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时首选为重大疾病保险产品。受访者中近半数认为,价格过高是当前商业健康保险无法满足自己购买需求的主要因素。年收入50万元及以上受访者中,有16.3%的人认为健康险的覆盖范围不能满足自己和家庭的需要。

未来一年内,受访者愿意在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方面追加的投入,大致在2000元至5000元之间。健康体检是居民相对更愿意额外支付费用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但受访者中也有近1/3不愿意为商业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支付额外费用。

在供给端,近八成公司认为当前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亟待破局的发展瓶颈主要在医疗健康市场环境(32.1%)和医疗健康数据获取(25.0%)两个方面。

截至2017年底,受调研的28家保险公司投放市场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总数为2432个,产品形态方面主要以医疗险产品为主(54.7%),责任期限方面主要以短期产品为主(70.7%)。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投放中,多采取长短险结合、主险和附加险产品结合的组合方式等进行销售。

不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个数及占比

不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供需表现

在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方面,本次调研显示,个人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情况普遍优于团体商业健康保险。从产品形态看,受调研的28家保险公司普遍认为提供意外医疗保险和住院补贴保险的经营难度相对较低。

在个人商业健康保险方面,2017年新保排名前三的大部分是提供重大疾病给付、住院医疗费用补偿和意外医疗费用补偿责任的产品;在团体商业健康保险方面,2017年新保排名前三的主要是提供住院医疗保障、补充医疗和重大疾病保障责任的产品。受调研的28家保险公司客户疾病险平均保额为17.4万元,相比重大疾病医疗支出成本,民众健康风险覆盖方面保额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健康管理服务供给需考虑居民接受度

从需求端来看,客户对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健康服务体验不足,已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受访者中,近四成未享受过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各项健康服务。少数已享受过商业保险公司健康服务的受访者中,超七成认为所享受的服务内容能够满足需要,在服务选项中偏好体检服务,其次是运动健身与慢病管理。

此外,已经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居民对理赔服务的体验总体尚可,四成以上办理过商业健康保险理赔的受访者表示未遇到理赔方面的问题。居民获取服务的主要途径是传统渠道,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渠道理赔的覆盖面相对不足,但后者的理赔满意度显著高于前者。

从供给端来看,在受调研的28家保险公司中, 85.7%商业保险公司表示会向商业健康保险个人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且类型较为丰富,其中提供导医服务、重疾绿通服务的比例最高。75.0%的受调研商业保险公司,会向商业健康保险企业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与向个人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相比,服务项目相差不大。

个险健康管理服务提供种类及最受客户欢迎服务种类情况

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配套服务覆盖能力仍表现不足,客户对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服务体验仍不充分。尽管高达85.7%的商业保险公司反馈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但近四成已购买健康险的受访人群表示从未享受过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各项健康险服务。

此外,健康管理服务的成熟度、客户对服务内容的认知与获得感也会影响健康管理服务受欢迎程度,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控指标以及健康饮食管理等服务内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当前仍不高,受调研的28家保险公司亦反馈其服务受欢迎程度一般。

在健康管理服务的供给规划方面,“借助APP进行健康饮食管理”、“导医服务与重疾绿色通道”、“使用可穿戴设备监控相关指标”是商业保险公司在调研中反馈的服务供给计划重点,但考虑居民接受度,需设计好服务提供内容与模式。

政府、保险机构、企业、居民须共同发力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到2030年,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成熟定型。此外,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进一步重视发挥商业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拓展保险市场的风险保障功能”。

《报告》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从四个层面提出了建议。

在政府层面,需从顶层设计、医疗数据平台、参与经办、媒体宣传等层面,加大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全面扶持。一是加强顶层制度设计的落地与政策支持。二是搭建行业健康医疗数据平台。三是进一步开放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基本医保经办与管理服务的合作空间。四是加大公众媒体对商业健康保障理念的传播力度,加强健康风险管理教育。

在保险机构层面需从支付属性、风险保障、大数据技术、精准扶贫等方面,满足居民健康保障需求。保险业应推进行业供给侧改革,更好地满足国民的保险保障与服务需要。一是要发挥商业健康保险支付作用,联结相关产业链。二是要以“保”为本,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供给侧变革。三是要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等新技术、优化流程。四是要聚焦精准扶贫,发挥保险行业优势。五是做好公众健康教育及相关产品的宣传工作。

在企业层面,一是增强健康险在企业员工福利保障计划中的地位,通过与商保合作搭建员工弹性福利平台,提升福利水平同时控制福利成本,保持人才市场竞争优势;二是为员工购买税优健康、税延养老等政策性保险提供经济支持与组织保障。

在个人层面,一是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增加运动投入,获取可靠健康信息;二是强化健康保障意识,有意识地去获取和掌握健康保障相关知识;三是充分利用健康险分散个人与家庭的健康和经济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