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七成老人存护理需求 中保协热议医养缺口

沃保整理
2016-12-26
100
日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北京发布《2016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报告显示,随着老人数量及收入水平的增长,老人对于护理的意愿和需求仍然在正向增长。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七成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护理服务需求。

但是,快速增长的护理需求背后对应的却是庞大的护理缺口。调查显示,目前除了2小时以下的轻度护理需求和8小时以上的刚性高度需求外,只有一半老年人的护理时间需要得到了满足。

对此,报告认为,应加快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试点和推广,重点关注弱势人群。在制度建设中特别关注高龄老人、“无子”老人等特殊群体,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予以政策倾斜,通盘考虑,因地、因人施政。

此外,报告同时指出,对专业化服务机构及人员的需求是未来商业护理险的发展动力所在。保险行业必须致力于改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结构和定价方法,使真正需要护理保险的人们“买得起”、“买得值”。

七成老人存护理需求,老龄化加剧背影下的护理缺口

事实上,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迁、家庭结构及生活方式变化等趋势持续深化,如何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护”等问题已迫在眉睫。

目前,全国7%的家庭有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但传统观念中的“养儿防老”却早已不适用于当下社会。

据调研报告显示,尽管我国79.9%家庭的主要护理服务提供者为配偶、子女或亲戚,第三方服务占比仅为21.1%;53%的家庭中,家庭成员提供的护理时间占比大于50%;家庭成员护理时间小于30%的家庭占比仅为18%。但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护理的时间成本无疑成为了这些家庭成员除高昂的护理费用以外的又一巨大负担。

而与此同时,随着老人数量及收入水平的增长,老人对于护理的意愿和需求仍然在正向增长。报告提到,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在不考虑费用、服务资源等因素的情况下,仅28%的老人选择“不需要任何服务”,七成以上的老人由于各种身体原因而存在不同程度的护理服务需求。

怎样权衡工作与照顾老人的时间配比,成为了很多家庭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第三方服务目前已不再被老人及家庭成员所排斥。往往是经济条件越好的老人,就越希望得到能同时满足他们接近家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和接受专业服务等综合性需求的护理服务。

报告显示,在每月可支配收入超过5000元的老人中,很大一部分选择“到所在小区或社区办的护理机构”,占比近30%,远高于较低收入的老人。

但是,快速增长的护理需求背后对应的却是庞大的护理缺口。

调查显示,目前除了2小时以下的轻度护理需求和8小时以上的刚性高度需求外,只有一半老年人的护理时间需要得到了满足。

此外,只有不到40%的家政住家服务能得到满足,养老院、医院长期病房、福利院、社区护理机构等专业护理机构的需求满足度则更低。近时不断见于报端的“养老床位一床难求”的现象,就充分反映出专业服务严重短缺。

老龄化加剧背景下的认知缺失,长期护理需资金积累

而就在护理时间和护理方式都存在巨大缺口的同时,由于我国长期护理的服务及保障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导致人们普遍对“长期护理”这一概念仍较为陌生,对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认知更是匮乏。

人们往往认为,“我还年轻”、“我很健康”,没必要购买相关护理保险;或者将来可以依靠子女、社保或房产套现来支付相关费用。

但事实上,长期护理保险与普通医疗保险十分不同的一点是,由于大多数人是因为衰老而进入护理依赖状态的,一般不可能治愈或立即康复,所以护理保险的保障期限一般较长,通常为10年以上,需要前期较长时间的资金积累才能保证投保人老年后的护理费用。

因此报告认为,趁年轻、健康的时候投保长期护理保险是最合理、最划算的选择。而年龄越大,健康风险越高,保费也就越贵。

然而,现实中许多人都缺乏长期风险规划意识,长期护理保险在成年人群中的普及率很低。

此外,对专业化服务机构及人员的需求,更是未来商业护理险的发展动力所在。

报告中提到,由家政人员提供的定期或非定期上门服务是目前我国第三方护理服务的主要形式,占比达到48.2%。

其中,主要以协助进食、洗澡、做饭、清洁等生活照料性和家务性活动为主,协助看病吃药、轮椅转移等专业性较强或较为繁重的服务项目占比较低,且大多数家政护理服务的时间长度较短,都不超过一年。

因此报告认为,家政机构所能提供并不是完全专业的、长期性的护理服务,在照料失能老人、特别是需要长时间持续专业护理的重度失能老人方面力不从心。而从客户反馈情况来看,也完全证明了这个结论。

根据调查,“收费过高”、“护理人员不专业”、“护理人员不尽心”是客户对服务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未来能够实现把优质服务与老人养护需求对接的保险产品,将赢得巨大的市场。

报告建议政策倾斜,老龄化加剧背景下的商险新机遇

报告认为,应加快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试点和推广,重点关注弱势人群。在制度建设中特别关注高龄老人、“无子”老人等特殊群体,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予以政策倾斜,通盘考虑,因地、因人施政。

结合国务院《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关于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要求,把“大健康”理念引入长期护理领域,突出健康预防、康复护理与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积极推动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意识的树立,尽量减少或延缓失能状态的发生,以动态的视角科学地管理老年人群的健康发展曲线。

通过“加强筹资”、“优化模式”、“建立体系”等多个角度同时切入,着力提升专业护理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和质量。包括深入研究老年人及其家庭最为迫切需要的服务模式及机构,优先纳入护理保障范围,以需求拉动供给发展;鼓励护理服务模式创新,加大对社区护理服务资源的投入,打造多元化服务模式;加强对专业护理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支持。

此外,还应通过宣传、政策引导等手段提高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群的长期风险保障意识,并加强对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保险行业也必须致力于改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结构和定价方法,使真正需要护理保险的人们“买得起”、“买得值”。

事实上,长期护理保险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是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之后的第六大社会保险。在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已成为社会保险制度五大支柱之一;在美国,目前业已占其寿险市场的相当份额。因此,中国在这方面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境外资本依法依规以多种形式投资健康服务业,加快落实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在社保定点、专科建设等方面同等对待”等措施的提出;以及人社部印发的《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的“在全国范围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未来长期护理险领域或还将迎来一系列政策红利。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