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决议企业退休人员根本养老金程度再进步10%,这是我国连续第十一年上调企退人员的养老金,不过养老金上调是件好事,但也存在局部退休人员钱不够用、养老金“盘子”能否撑得起,以及上调政策有失公平三大关切。那么问题来了,养老金看似高了,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样样呢?
武汉一家民营企业退休职工李国利2008年退休时养老金仅有1200多元,经过几年的连续调整后2014年曾经超越2000元。“固然养老金每年都在上调,但肉、油、蔬菜也不断在涨价,开支不断在增加,所以如今每个月依然没有什么剩余。”李国利说。
武汉大学社会保证研讨中心教授向运华说,近十一年来,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以每年10%的增幅上调,明显大于CPI涨幅,养老金绝对程度在进步。而CPI是综合物价指数,其中的家用电器等价钱降落较快,但食物等退休人员的生活必需品涨幅较大,一定水平上抵消了养老金上涨的福祉。
权衡退休人员生死水平通行的指标是“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与在职收入的比值)”。依据公开数据计算,2013年企退人员养老金替代率为44.13%,2012年为43.61%,2011年为43.2%。国际经历显现,当养老金替代率到达70%左右时,退休人员的生死水平与在职时大致相当,而低于50%时生活质量则明显降落。“养老金占工资的比重依然偏低,这阐明社保制度主要目的之一的‘保根本’才能较弱,亟须对社保制度作出整体性变革。”向运华说。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熊晖以为,应尽快树立根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能够选取通货收缩率特别是与老年人亲密相关的生活必需品的价钱涨幅为挂钩指标,同时调整幅度还应与在职职工的工资程度挂钩。此外,还应树立健全多层次的保证机制,如树立职业年金,让老年人的生活有多个来源。
有学者指出,我国连续十一年上调企退人员的养老金,每年上调10%,这样的调整是普惠的,但却一定公平,以至呈现了“倒挂”现象:——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企退人员,由于养老金起步点很低,经过连续调整后,也远低于2010年后退休的企业人员;——同年参与工作,因年龄不同而退休时间不同,假如没赶上调整的节拍,后退休的养老金反而比先退休的少;——不同城市的退休人员,由于养老金基数不同,上涨相同的幅度,拿到的钱却差不少,而且差别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