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最高省30%
2014年、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平安集团的个人业务净利润分别为246.4亿元、309.3亿元以及238.5亿元。这些数据尚未在此前披露公告中出现。与此类似,此次平安披露的数据还包括了人均持有金融产品数、人均合同数量、人均资产管理规模等。
选择公开“单人客户”数据,而不是在保险、银行、资管等业务层面下摆数据,或是平安试图引导市场转换对平安估值模式的新尝试。
在传统估值模式下,对于综合金融的公司,分析师一般将属于不同版块业务进行独立估值之后,再进行打折处理。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首席财务执行官姚波此前曾公开表示,就目前估值看,对平安的折扣幅度约在30%以上。
“这个估值方法计算出来一定是1+1小于2。” 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在策略会上说。他认为,这种模式下平安估值被严重低估。今年9月,汇丰银行就在其研报中首次取消了20%的综合金融估值折价。
根据平安现行的业务结构,李源祥表示,平安集团个人业务价值的量化,将可用核心金融业务价值加上互联网用户价值进行计算。其中核心金融个人业务价值就来自于客户数量及人均利润的增长。目前平安仅公布了核心金融个人业务价值,但尚未对外公布互联网用户价值。
平安选择了换一种方式讲故事。从客户数量到每人平均贡献利润额,平安借此想向外界重新强调的是,其定位更接近于“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而不是单独的保险、银行、资管等领域的简单组合体。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平安1.22亿金融客户中,人均持有2.16个金融产品。个人资产在千万规模以上的高净值用户,平均每人和平安签下近10份合同。且随着客户年资增长,人均合同数量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