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也不例外,这些来自上海市和一行三会的官员发言,传递了新的政策信息,包括对金融监管改革的思考、未来金融监管改革的方向等等。此外,“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的话题也被热议。上海保交所也在论坛期间正式揭牌,值得关注。
上海保交所董事长曾于瑾解释称,保交所为保险、再保险资管产品,以及衍生产品的交易提供场地设施和服务,并制定相关规则。
6月12日,国内首家保险交易所——上海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论坛举行。
根据现场的介绍,上海保交所的功能定位是为保险业有关产品提供发行登记、交易流通和信息等服务;为产寿险、航运险以及保险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之间的重大再保险项目提供交易场地与设施。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在致辞中表示,上海保交所是保监会与上海市委、市政府等有关各方长期共同努力的成果,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自贸试验区建设意义重大。希望上海保交所能够结合自身定位,建设完善业务平台,在确保机构平稳起步、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交易与服务创新,为自贸试验区的金融改革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目前,上海已经有股票、债券、黄金、期货、钻石、货币、外汇、航运、产权等各类要素市场,上海保交所将填补保险要素市场这一空白。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保交所与前海保险交易中心并不相同,后者是国内首家保险交易创新服务平台,更多的是体现为互联网性质的公共交易平台,是由深圳市政府批准、在前海现代服务合作区注册成立的一家金融创新型企业。
为资管及衍生产品提供交易服务
上海保交所董事长曾于瑾解释称,保交所为保险、再保险资管产品,以及衍生产品的交易提供场地设施和服务,并制定相关规则。其中,核心是提供交易,交易要登记、确权、清算,需要一系列配套服务,也必须在交易所完成,因此保交所的功能定位是为保险业有关产品提供发行登记、交易流通和信息等服务;为产寿险、航运险以及保险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之间的重大再保险项目提供保险交易场地与设施。
据悉,上海保险交易所将着重探索和发挥助力盘活保险存量、支持利用好保险增量两方面作用,按照夯实基础、逐步完善、形成服务体系三个阶段,重点搭建国际再保险、国际航运保险、大宗保险项目招投标、特种风险分散的“3+1”业务平台。
信息显示,按照有关规划,上海保交所将搭建保险登记交易、再保险登记交易、保险资管产品登记交易以及保险衍生品四大平台,逐步形成价格发现、交易融资、信息服务、技术支持、产品创新、自律监管六大功能,构建保险资管产品交易、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和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股权信息登记三个业务系统,还将积极打造开户、发行、登记、托管、交易、结算、信息服务、数据分析等系统模块。
曾于瑾表示,上海保交所成立后,将主要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是助力盘活总量。有些资产期限比较长,流动性比较差,通过保交所使这部分资产流动起来,能够使这部分资产在整个行业中的流动性增强,同时增加标准化程度,包括负债类资产、保单等,在资产证券化以后,这两类资产都可以逐步探索。第二是支持保险行业用好增量。保险业要发展需要供给侧改革,提高保险产品的质量和效率。通过保交所将各个会员连接在一起,效率会显著高于市场分散交易的模式。”
目前,共有91家发起人股东最终参与到上海保交所的设立中,共认缴股本22.35亿元。股东既包括中再集团、中国平安、中国太平等大型保险公司,也有信泰人寿、上海人寿等中小公司,还有保险中介公司以及保险专业协会组织等。此外,来自非保险行业股东亦趋之若鹜,如上海本地公司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以及上市公司爱建集团、银之杰、恒生电子等。
与前海保险交易中心定位不同
不少业内人士对此前成立的前海保险交易中心与上海保交所之间的区别存在疑惑。
对此,一位保险公司高层人士解释称,“二者定位不同,上海保交所是国内首家保险交易所,前海保险交易中心是国内首家保险交易创新服务平台。具体而言,后者是以互联网金融为特征、集B2B、B2C及O2O为一体的创新型保险交易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
其实,“前海保险交易中心是致力于打破现有保险营销渠道的格局,以互联网经济的长尾理论为基础,对市场资源进行碎片化整合,依托现代互联网技术,通过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实现现代互联网与传统保险业的融合,是一个互联网的创新平台。”
不仅如此,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二者的来历也并不相同。上海保交所由国务院批准、保监会全权负责,而前海保险交易中心是由深圳市政府批准、在前海现代服务合作区注册成立的一家金融企业,是前海七大金融要素交易中心之一,其主要股东包括前海管理局直属的前海投控、人民银行深圳金融电子结算中心、深圳创新投集团、广东保联金融科技、建银国际、比亚迪等。
一位保险资管人士对表示,目前,上海保交所可以借鉴的国际经验为英国的劳合社和纽约的巨灾风险交易所。
在英国劳合社市场,卖方(提供保险保障的承保人)与买方(代表客户购买保险的经纪人)面对面地洽谈业务。劳合社承保的业务来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36%的业务来自再保险,财产保险占23%,人员伤亡保险占20%,其他承保业务还包括海事险、能源险、汽车险、航空险以及各种复杂和特殊的保险产品。
美国也曾在1980年参照英国“劳合社”模式打造了保险交易所,主要业务包括三类:一是各种类别的再保险业务;二是美国之外的各种直保业务;三是国内的直接业务(被纽约自由贸易区拒保的业务)。不过,在经营了7年后宣布解散,发展成为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