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认知时代保险需要思考如何面对问题

沃保整理
2016-04-20 15:04:56
100
由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CCISSR)主办的“2016年第十三届北大赛瑟(CCISSR)论坛”于4月20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迈进‘十三五’——新发展理念与全面小康”。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副总裁王和出席论坛并以“认知革命与保险从‘我’说起”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在认知革命到来的时代,保险需要认真思考“如何面对”的命题。他认为,未来保险,尤其是重大疾病保险在面临空前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生命范畴的认知革命,无疑将引发传统保险的“改朝换代”。

以下为对话发言文字实录:

不久前的一场“人机大战”,之所以会牵动亿万人的心,从根本上讲,它挑战了人类一直坚定不移的基础信念:人类是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物种。人们不得不面对,并思考一个问题:一直以来,我们关于“认知”的认知还“靠谱”吗?《奇点临近》的作者库兹韦尔曾经说过:科技发展的突出影响是改变人类理解能力的本质,即改变人类认知本身。这既令人兴奋,更让人感到后怕。

无论我们怎么想,也不管我们怕不怕,由你我组成的人类正不遗余力地推动三个“更加”,即更加透彻的感知、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加深入的智能化。正是这“三个更加”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让社会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并不知所措。今天李世乭面对的事实,是未来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

如果说,风险管理的本质是认知,那么,在认知革命到来的时代,保险需要认真思考“如何面对”的命题。一项全球调查表明,98%的保险业高管认为:认知计算将会在保险行业中扮演颠覆性角色。85%的保险业领导认为认知计算在企业的未来中将扮演关键角色。

如果我们认同认知科学领域的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风险管理,改变保险,那么,我们不妨从“我”,即人类生命个体去观察并思考这个问题。

有人说:21世纪属于生命科学,而生命科学的本质属于计算科学。同时,从根本上看,认知科学革命的动力来自大数据背景下的认知计算。因此,面向未来,关注生命科学和认知科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关注计算科学。这种关注,不仅是算法层面,更在数据获得的可能,包括范围、维度、数量、真实与实时性等,这一切,不仅推动了计算科学的进步,更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就生命认知而言,需要从分子生物学、医学影像学和穿戴式设备(动态生命记录)三个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观察和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接近生命的“真实”。

一直以来,人们对生命的观察是相对“粗线条”,因此,也是相对抽象的。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让人类有了一个更科学和绝对的视角:分子、细胞和基因等,去观察并解释生命。同时,催生出免疫疗法、干细胞治疗和靶向药等新技术,为破解难题,延长生命提供了新机会。

保险需要高度关注分子生物学发展带来的新技术,如CAR-T技术就给了肿瘤治疗以全新的解决方案,而类似的创新与突破将层出不穷。

展望未来,我们也许有理由相信:分子生物学将开启计算医学时代,即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甚至是用药,均可能和可以是“算”出来的。

科技带来医学影像学的革命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在对于科技的利用,更在于解决方案突破。在诊断方面,使得对于生命体的观察更加直观和立体,更重要的是利用图像比对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让诊断进入“工业化”时代,同时,也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和移动医疗提供了新的实现手段;在介入方面,不仅为诊断,更为微创等介入治疗提供了全新的可能,“达芬奇手术系统”堪称经典应用。同时,影像数字化也为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便利。

生命感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穿戴式设备的不断创新与应用,为生命体的观测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可能,特别是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生命体征观测维度,更重要的是使动态观察和全量数据积累成为可能,为更加科学的分析与判断提供重要基础。

面向未来,穿戴式设备将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存在方式,从传统的手环等“穿戴”模式,逐步发展为“皮肤”模式,最终可能走向“植入”模式,而小型化和能耗是关键。二是建模能力,生命体征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相应诊断建模技术。

这种全量、多维和动态的生命体征数据将成为诊断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和可能,同时,为自我管理提供了可能。

分子生物学、医学影像学和穿戴式设备的进步将协同推动生命管理,特别卫生医疗领域的两大突破,一是精准医疗,二是智我管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传统循症医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为,“证据”往往是相对孤立、表征和间接的,而“决策”则更多的是基于经验和统计学,类别管理和概率推理就成为了常态,个性化和精准就无从谈起,导致了社会性的医疗效率低下就是必然,诟病也就顺理成章。

传统医学的局限性是由于历史环境造成的,而生命认知领域的革命,无疑将推动以精准医疗为代表的现代医学的到来。

所谓“精准”是指诊断与治疗的更科学、更有效和更个性,不仅能够和谐医患关系,更能够和谐“治”与“病”的关系。

所谓“效率”是指医疗的社会总效率不断提高,这种效率不仅体现在有形的货币成本上,更体现在无形的时间和健康成本上。

精准医疗的本质是实现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照,让每一个个体在生命旅程中,无论是生老病死均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和人性的关怀。

生命科学是离人最近的科学,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却“相去甚远”,许多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生命是一种“一次性消费”,所以,经常是本末倒置,拿“命”去换“身外之物”,总是在“死到临头”才“幡然大悟”,却为时已晚。

近年来,人们开始重视生命管理,却苦于缺乏信息、知识和手段。关于生命管理的知识往往来自街谈巷议,甚至是道听途说,且常常是一知半解,甚至是似是而非。随着穿戴式设备的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人们能够轻易获得生命体征指标数据,且是实时和连续的,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科学地分析和判断提供了可能。人们开始接受一个基本事实:人体是一个可以量化并修正和改善的复杂系统。

面向未来,生命管理将进入“智我管理”时代。“智”,本质为智能化管理,即能够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分析与判断。“我”,本质为自我管理,即基于主动、自觉和科学的生命管理意识以及相应的能力培养。你,将成为自己最好的家庭医生。而“智”与“我”的生命管理将成为区别生命个体的关键风险要素,因为,无意识则风险。

分子生物学、影像医学和穿戴式设备将从根本上改变医疗和健康管理,并催生精准医疗和智我管理,而这一切均将对传统人身保险,特别是健康保险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群体”和“个体”两个维度。

从“群体”的角度看,科技进步和健康管理意识觉醒将共同推动生命质量的提升,继而改变生命的“长度”,因此,长寿风险是必然,更是自然。长寿风险无疑将成为社会管理、社会保障体系和人身保险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这种风险的“长尾”特征应当引起高度关注,需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以避免不可逆的系统性风险。

生命数据维度的极大丰富,特别是神经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为解释生命,特别是疾病的因果关系提供了全新的可能,使得保险定价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精算时代”。

生命数据的实时性将为动态地观察提供了可能,同时,“环境是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已成为共识,因此,生命环境的“日新月异”也需要“生命表”的与时俱进,全息和动态“生命表”呼之欲出,同时,挑战了人身保险的定价基础及其稳定性。

从“个体”的角度看,分子生物学和医学影像学的进步,将挑战并改写传统认识下的“可能”,焦点将集中在疾病的发现与诊断,治疗的技术、方法与药物以及成本。

就保险而言,首先,影响的是“风险”,即发病率,而发病率的变化更多的不是由于“存在”,而是基于“发现”,即发现(诊断)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理解和判断,如何利用和管理,挑战了传统认识,也包括精算的基础。同时,风险的“新发现”,无疑将为保险创造新机遇。其次,临床医学的一次次革命性进步,将改写人类与病魔的关系,也改变人们对于疾病风险的传统认识,“不治之症”将被重新定义。同时,相关领域的“概率”变化无疑将影响保险经营的基础。第三,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科技带来新可能的同时,也面临着“新成本”问题,且是巨额的成本。个体往往难以单独承担,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保险机制实现自我积累和社会互助。

面向未来,保险,尤其是重大疾病保险在面临空前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经营技术层面的问题,如精算、核保和理赔等固然重要,而经营模式层面的调整与变革则更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对于新技术带来的生命和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变化的洞察,因此,文化与理念是前提和基础,“生命关照”将成为这一切的魂魄所在。

如果人类能够实现在分子层面解释生命,那么,“计算”将成为解释的基础和基本方法。未来,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也包括药物,均属于(认知)计算科学的范畴,算法将成为核心动力,医学的范式革命(计算医学)即将到来!

传统保险精算是从“果”的视角,通过归因分析,去探究生命“因”的存在,去回答“为什么”,但这种回答更多的是一种具有主观和“大类”色彩的“猜测”,甚至可能陷入统计学的“绞肉机”。

生命科学则是从基本和微观层面,去客观地发现、观察和解释生命“因”的存在与规律,去回答“是什么”。

生命范畴的认知革命,无疑将引发传统保险的“改朝换代”。

---- 如果生命是已知的,那么,保险还保什么?怎么保?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