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国医保因管理机构不同、筹资标准不同等因素影响,最终导致各类医保的保障水平都不相同。”1月20日,一位参与人社部相关问题讨论的业内人士表示,医保一旦实现统一管理,将会大大降低医保管理成本、提高医保服务效率。
而就管理权问题而言,众多专家均认为将花落人社部。近期关于“二保合一”的总体思路、制度设计等问题的解答大都是由人社部对外发布。
“二保合一”先行
根据人社部的最新统计,我国三项基本医保制度(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目前覆盖人数已超过13亿人,全民医保体系已基本形成。
但是,这三项制度从覆盖群体、管理部门、制度设置等方面均有不同。如,城镇职工主要覆盖的是在职人员,城镇居民医保主要涉及城镇户籍的居民,新农合主要覆盖农村户籍居民;同时,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主要由人社部门管理,新农合多数地方由卫生部门管理;职工医保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则是财政支出占大头,个人缴纳一小部分;职工医保是连续缴费,缴够一定年限后即可终身享受医保待遇,而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则需按年缴纳保费,交一年保障一年,中断缴费则不再享受相关待遇。
管理部门不同、筹资机制有别、报销制度和保障水平均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关争议由来已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恰恰是由于这么多的差异,医保并轨的难度才会更大,其中一个根上的问题就是医保管理权的问题。
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明确提出要“三保合一”,由一个部门承担管理职责,但医保管理权争夺之战也从未停歇,以至于“三保合一”至今未有终局。
“三项医保的争议由来已久,关于‘三保合一’的提法同样由来已久,实现‘二保合一’将成为第一步,逐渐统筹基本医疗制度大势所趋。”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就目前来看,“三保合一”仍有困难,但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的筹资标准、筹资主体等筹资政策基本一致,相对具有融合的基础。
其实,关于如何实现三项基本医保制度的整合,曾有两个思路,一是先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整合为城乡居民医保,再与职工医保整合为全民医保制度;二是先将城镇地区的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以家庭为单位整合为城镇基本医保制度,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镇医保参加人口增加,新农合参加人口减少,待城镇化完成之时再考虑建立统一的全民医保制度。
1月初,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明确指出,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也就是说,基本医保整合将分两步走,在缴费和待遇衔接上先实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两保合一。
标准“就高不就低”
医保“二保合一”后,城乡居民都将得到更多实惠,尤其是农民。
由于保障待遇的侧重点不同,城镇居民医保主要保住院和门诊大病兼顾普通门诊,所以住院及门诊大病待遇都要高于新农合,而新农合的门诊待遇水平要高于城镇居民医保;但是,新农合可报销的医药目录比城镇医保少,同时,在市级医院平均报销比例比城镇居民医保低20%左右,最高封顶也比城镇居民医保少。
根据人社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天津、上海、浙江、山东、广东等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部分市、县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的整合。从这些已经推行了“两保合一”的地区来看,基本推行的是“目录就宽不就窄、待遇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同时,农村居民此前在新农合的政策下是县级统筹,就医主要在县医院及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制度整合后提升为市级统筹,农村居民的就医范围将扩大到市级医疗机构,从而能够与城镇居民同等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但问题是,中国农民多达8亿,如果将新农合的保障水平向城镇居民看齐,其筹资的差额如何弥补?
“就目前来看,两项医保的统筹层次还相对较低,大都以地级统筹为主,因此不会立马出现费用大幅上涨的情况,两者之间的差额也不会那么多,但随着统筹层次的提高,这个问题确实会比较突出。”1月20日,某大型险企专业人士崔鹏表示,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做大医保的基金池,基金规模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同时,减少因重复参保而增加的无效财政补贴,将这部分补贴用来弥补两项医保合并后的差额。
据了解,由于三项基本医保制度不统一,造成重复参保情况十分普遍,无疑增加了个人和国家负担。曾有专家粗略计算,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三大制度的全国重复参保率目前达10%左右,也就是说,重复参保人数已超过1亿人。结果就是,一方面增加了居民缴费负担,另一方面每年财政无效补贴超过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