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认为,税收递延政策将成为完善养老产业中最大的制度红利,为保险业通过承保端服务养老消费人群,以及通过投资端对接相应设施建设带来多重机遇。以保险产品形式为主导的养老服务链条打通后,保险公司投资力度有望加强,养老产业金融需求可能因此出现“井喷”。
商业养老险税优方案临近
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王祖继表示,保监会作为主要的政策执行主体,在个税递延的制度安排、产品设计、流程等相关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新“国十条”也提出,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明确规定2015年内启动试点工作。
权威人士透露,目前监管层正抓紧时间完善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险相关试点方案以及履行发布前的必要流程,争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前启动试点。方案发布后,将对保险业构成重大实质性利好,进一步提升保险产品服务功能。
这令寿险企业进一步感受到“暖意”。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商业健康险税收优惠政策明晰之后,寿险公司出现了近年来相关产品设计和运营最佳的“窗口期”。未来,随着养老险税延政策出台,通过税收对行业承保结构的适度优化调整,保险业能够对服务养老产业发挥更大的金融支持作用。
据某保监局人士表示,将个人投保养老保险的资金直接从个人所得中应纳税额减掉,待到领取养老保险金时再根据相关政策来计算个人所得税,缓解投保人计税压力的效果较为明显。虽然政策推出初期效果未必立竿见影,但对商业养老保险长远发展、整合养老保险“三支柱”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拓展商业保险空间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11月29日发布的《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显示,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企业年金计划和各种商业性保险是职工养老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调查显示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人数比例仅为33.5%,购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人数占比仅为41.3%。报告认为,提高职工养老储备水平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尤其是尽快推出“税延个人养老账户”,让职工自己参加账户投资增值。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中国养老金改革仍然任重道远,很多问题还需要尽快达成共识,推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其中,进一步完善“多层次”体系,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尤为迫切。所谓“第三支柱”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建立和实施“个人养老账户”,这是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需要通力合作、顶层设计,至少应明确个人养老税优政策的标的物、人群范围、实施载体等。
资本市场也有望因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险而增添新的活力。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原总裁杨超认为,中国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税延政策能够刺激养老金市场发展,为专业金融机构带来更大的业务发展空间,为资本市场发展引入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和长期稳定的投资资金,必将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保险公司枕戈待旦
据了解,部分保险公司已经开始与相关机构洽谈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险试点方案推出后的合作事宜。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一些积极介入且已有资源积累的保险公司,打造养老产业服务闭环圈将成为一种战略选择,相关机构有望整合多方资源抢占产业链的上下游机会。
某大型保险公司负责人表示,设计适应税收递延政策的养老险产品已成为业务部门关注的重点,目前多家公司均在研究产品方案,而与外部机构合作的洽谈也在进行当中。待相关政策落地后,保险公司将进一步深度介入养老产业,整合资源尽快抢占市场。
实际上,养老产业相关的服务领域正成为眼下资金对接的热门标的,在医药服务、养老地产、数据信息平台等领域,保险、房地产、旅游等多个行业的市场主体都在寻求机会以求“分得一杯羹”。
分析人士认为,税收递延政策将成为完善养老产业中最大的制度红利,为保险业通过承保端服务养老消费人群,以及通过投资端对接相应设施建设带来多重机遇。以保险产品形式为主导的养老服务链条打通后,保险公司投资力度有望加强,养老产业金融需求可能因此出现“井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