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重疾险谨防三大误区
作为个人、家庭抵御重疾所导致的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重大疾病险是以重大疾病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疾病保险。即只要被保险人罹患保险条款中列出的某种疾病,无论是否发生医疗费用或发生多少费用,都可立即获得保险公司的定额补偿。可以说,重疾险是转嫁大病风险的理想选择,在决定是否投保时,消费者首先应避免一些常见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有社保无需额外购买重疾险
在现有社保体系下,许多重大疾病治疗由于需要进口药物、非医保内材料等原因,诊疗费用往往不在社保的报销范围内,整体医疗费用中需患者自行承担的比例较高。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重大疾病医疗支出已超过10万元,恶性肿瘤平均治疗费用达到15万-50万元。在肿瘤专科医院,自费药的比例甚至高达90%。因此,尽管不少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但是补充一份重疾险依旧必要。
一方面,与社保“生病—治疗—凭票报销”不同,重疾险具有“确诊即可获赔”的保障功能,因此不需要被保险人在病后四处筹钱垫付医疗费用即可获赔;另一方面,由于无需“凭票报销”,因此也不存在患者最为担心的自费药费用高、报销不了的问题。
误区二:重疾保障年纪大了才需考虑
不少消费者都认为重大疾病大多发生在中老年,而且重疾险价格通常并不便宜,因此等到中老年才适合购买。但事实上,随着重大疾病发病的日趋年轻化,重疾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才需顾虑的问题。
其次,由于重疾险的保费“随着年龄增长”,投保越晚就意味着为同样的保障支出更高的保费。最重要的是,由于重疾险通常还设有投保年龄限制,达到一定年龄,比如55岁或60岁以上就很可能无法投保自己心仪的产品。
误区三:买了重疾险“什么大病都能保”
投了“重疾险”,所有重病大病就都能保了?事实上,每个消费者对于“大病”、“重病”的认知范围可能都不一样,而保险业中对“重大疾病”是有明确界定的。
目前,各大保险公司所推出的重大疾病保险均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颁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为基础,可涵盖《规范》包括的恶性肿瘤、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良性脑肿瘤(须开颅手术或放射治疗)等25种重大疾病的治疗保障。
而除此之外,各家公司还会根据目标客户及市场需要自行增加部分疾病,可以说不同保险公司的重疾保险产品可能各有侧重,消费者在投保时可以详细了解。
有的放矢度身巧选
重疾险的种类很多,与选购其他险种一样,购买重疾险也要注意技巧,同时根据自身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特点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重疾产品。
技巧一:有的放矢按需投保
市场上的重疾险产品种类不少,有消费型、保费返还型、保额递增返还型、多重保障返还型等,主要可分为消费型及返还型。
在重疾险类型的选择上,消费者可结合自身经济状况和需求选择不同的产品组合,在经济有余力的情况下再逐次增加保障。另一方面,重疾险产品所保病种的选择也同样可以有的放矢,按需选择。简单来说,目前市面在售的重疾险产品疾病种类大致可分为女性疾病、男性疾病、老年人疾病、未成年人疾病等四大类。
由于在不同年龄段易发的重大疾病不同,因此重疾险年龄段划分越细,其产品中包含的疾病种类越有代表性,保障功能也越有针对性。一般而言,重疾险所保病种越多,产品的价格越贵。消费者在投保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重点保障疾病病种,比如儿童购买重点关注是否保有白血病、女性可考虑购买涵盖了乳房癌等女性多发病种的重疾险,没必要一味求多求全。
技巧二:分期缴费减轻负担
重疾险的保费缴纳方式可分一次性缴足(趸缴)以及分期缴纳。尽管一次缴足会有一些价格上的优惠,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重疾保险的保费还是分期缴纳更为实惠。
一是因为缴费时间长,虽然所支付的总额可能略多,但每次缴费较少,一般不会为经济带来太大负担。加之利息等因素的考虑,分期缴费的实际成本不一定高于趸缴。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保险公司都规定,若被保险人在缴费期间发生重大疾病,不论保费是否缴清,都不影响保险公司的赔付,且从赔付之日起,免缴本应支付的以后各期保费,保险合同继续有效。
技巧三:巧选渠道量力而行
在重疾险的选购渠道方面,除了通过传统的保险公司柜面以及保险销售人员购买之外,目前有不少险企还在自己的官网上推出了重疾险产品,不仅投保便利,省去中间环节后的保费价格也较为优惠。
另外,随着团险新政的下发,不少保险公司还推出了团体型的重疾险,3人以上的家庭或“团购”就能享受更优惠的费率。
至于每年的重疾险保费支出具体该占总体收入的多少比较合适呢?我们建议可参照国际上的“保险黄金分割线”。一般而言,整体保费支出的黄金分割线为占年收入的15%,最多不应超过35%,而15%至25%之间的支出标准是较为理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