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互联网开始跳出行业范畴,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大新引擎。聚焦到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碰撞出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互联网金融,深刻影响重塑着商业银行格局。“互联网+”犹如一座蕴含巨大能量的宝藏,等待着广大商业银行发掘和挖潜。
“互联网+”点燃创新发展新引擎
“互联网+”是互联网理念的升级版,强化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创新因子,将裂变式地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促进经济社会提质增效。
“互联网+”将开启创新创业的新时代,并催生转型升级的新业态,且在这一过程中,构建起充满活力的新金融。金融业的发展历来与科技创新齐头并进。可以说,金融成就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再造新金融,两者相互激荡。在“互联网+”时代,金融与互联网碰撞出互联网金融,释放出巨大金融能量。一方面,互联网企业通过第三方支付、网络理财、P2P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激发整体金融活力;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持续进行“+互联网”的转型,两者殊途同归,共同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
“互联网+金融”将进一步丰富现有金融体系,有效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深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加速我国金融体系由垄断走向竞争、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推动构建起多种形式并存、开放竞争、功能互补的、充满活力的现代金融体系。
“互联网+”再造商业银行新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作为与实体经济紧密相关的银行业,率先受到“互联网+”作用与影响。互联网由外而内渗透到商业银行各个环节,将加速商业银行模式转型升级。
“互联网+渠道”:构筑线上线下立体化网络。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时空局限,使得金融服务不受地域限制、网点限制、规模限制,有了“无限扩展”的可能。商业银行的网点面临着新时代下被重新定位的转型。商业银行要通过互联网技术,持续提升网点智能化水平,实现物理网点到智能网点的全面升级,锻造“互联网+”时代下的线下优势。此外,商业银行还应主动构建或合作共建“互联网+”时代下的线上平台,进一步掌握提供金融服务的主动权和前端话语权。
“互联网+产品”:明确需求导向的创新路径。产品是竞争的基石,是嫁接商业银行与客户的桥梁纽带。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全面互联互通,引发了客户对跨越时间、跨越金额、跨越业态的金融需求的无限想象力,金融产品日趋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金融是市场的血液、经济的灵魂,不可能游离这样的时代而独立发展,必须顺应时代需求,明确需求导向的创新路径,才能在琳琅满目的金融产品中脱颖而出、真正赢得客户。
“互联网+服务”:创造极致便捷的客户体验。服务是商业银行的天职和本质特征。服务的好坏,影响着商业银行的客户关系质量。在“互联网+”时代,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服务的选择更加多种多样,服务的方式更加立体多元,服务的体验更加极致便捷。商业银行一对一的贴心服务,很难再赢得客户青睐,因此需要深植深化互联网思维,秉承“客户至上、极致体验”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友好型、智能化的服务,让客户收获更多的满意和惊喜。通过创造极致服务的客户体验,持续增强客户粘着度,夯实商业客户基础。
“互联网+组织”:形成高效扁平的管理架构。目前,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多数属于总分支垂直联动架构。“互联网+”时代下,商业银行需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格局和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如何灵活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组织架构难以为继,需构建能高效响应客户需求、及时提供解决方案的组织架构。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以市场化和集约化思维推进组织架构变革,强化板块之间的资源整合,提高运营效率,增强战略执行力和市场响应能力。
“互联网+机制”:打造数据驱动的运营模式。商业银行互联网化过程的核心是数据化。所有的经营行为、管理行为都以数据形式记录下来,形成“大数据”。通过数据化,能够实现一切业务都可以被分析。一方面,管理模式可实现从“经验依赖”到“数据依据”的转化。商业银行将在深入了解和把握银行自身乃至市场状况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地评价经营业绩、评估业务风险、配置全行资源,引导银行业务科学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营销模式可实现从“粗放营销”向“精准营销”的转化。商业银行将在综合分析客户行为数据的基础上,推荐更加符合客户喜好的个性化产品,提升客户消费频次。通过数据化,真正让“数据发声”、让“数据说话”,煅造支撑未来发展的“最强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