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下 民企大佬们抢投保险

沃保整理
2015-03-31 14:17:31
100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保险行业先后吸引了王健林、吴小晖 、刘益谦等大佬“试水”,资本强人已成为中国保险行业一股强悍的力量,冲击着保险英雄们传统的险企运营思路,甚至有了可以左右行业发展格局、市场份额,乃至经营模式的力量。举着“高大上”的巴菲特、伯克希尔模式的大旗,加之强大的政商资源整合能力,保险公司股权如今为何如此吃香? 

导读: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保险行业先后吸引了王健林、吴小晖 、刘益谦等大佬“试水”,资本强人已成为中国保险行业一股强悍的力量,冲击着保险英雄们传统的险企运营思路,甚至有了可以左右行业发展格局、市场份额,乃至经营模式的力量。举着“高大上”的巴菲特、伯克希尔模式的大旗,加之强大的政商资源整合能力,保险公司股权如今为何如此吃香?

在政策利好集中释放下,保险公司股权一夜之间成了香饽饽,一场行业收购大戏正在悄然上演。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这些资本运作背后的大佬们。各路资本进驻,不少险企拍手叫好。但险企选择资本时会有自身的考虑,并不是来者不拒,考虑包括股东方跟自身的经营理念是否相合等因素。

随着董文标带领中民投(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手握500亿高调“示爱”都邦保险,一时间,沉寂已久的国内保险圈突然火了,出现了王健林 、马云 、史玉柱 、郭广昌 、黄光裕家族等各路资本大鳄齐聚的“盛况”。民企大佬们纷纷进军保险业,保险公司股权俨然成为“香饽饽”。

众所周知,巴菲特的一个著名投资理论就是将保险公司看作是“永远不死的奶源提供者”,而伯克希尔哈撒韦已然就是一家保险公司。在国内,巴菲特的“门徒”们也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一模式的推崇,于是,一场场关于保险业的资本大戏开始轮番上演。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保险行业先后吸引了王健林、吴小晖 、刘益谦等大佬“试水”,资本强人已成为中国保险行业一股强悍的力量,冲击着保险英雄们传统的险企运营思路,甚至有了可以左右行业发展格局、市场份额,乃至经营模式的力量。举着“高大上”的巴菲特、伯克希尔模式的大旗,加之强大的政商资源整合能力,保险公司股权如今为何如此吃香?

业内人士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保险业各项政策红利是助推各类民营资本进场的重要原因。政策利好自然是一个原因,但大佬们显然还有更多的考虑。

大佬们抢投保险

各路大佬集聚保险圈引起关注,源于时代万恒日前的一纸公告。该公告显示,王健林正在扩大他在百年人寿中的持股。“王健林表示增持,前段时间新华保险的停牌也有马云将入股的说法,保险业顿时成了个香饽饽,人人都想来吃一口。”业内人士表示。

回看董文标去年8月在中民投挂牌仪式上的表述,他对中民投的定位可简单描述为:大型产融集团,长期的目标则是做全牌照金融集团。既然是金融全牌照,那么保险自然不可或缺。

与数年前相比,如今的保险行业,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市场空间,已不能同日而语,这也是大佬们纷纷恋上保险公司的主因。即便是一些仍嗷嗷待哺的中小保险公司,就算是亏损也不愁卖。

业内人士对媒体坦言:“各路资本进驻,不少险企拍手叫好。但险企选择资本时会有自身的考虑,并不是来者不拒,考虑包括股东方跟自身的经营理念是否相合等因素。”

在这些觊觎保险牌照的大佬中,史玉柱算得上是“资深”的。除了2011年曾有一次保险股权参股失败的经历外,他还曾毫不掩饰对平安 、阳光两家保险公司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的欣赏,认为前者创新能力强,后者增长势头猛。

值得一提的是,史玉柱还曾在其个人微博上透露:“一个好友劝我:保健品业务全关闭,18000人的销售队伍全转为卖保险。琢磨中。”且不论史玉柱投“保”动机是财务投资还是战略性看好,在业内人士看来,具备特有营销思路的史玉柱一旦进入保险业,不排除将颠覆保险业营销现状,成为革新保险渠道格局的一条“鲶鱼”。

资本市场不缺长袖善舞的大鳄,也不乏深居潜行的卧龙。只不过有的跃出水面,而有些依旧潜于水底。如星河地产董事长黄楚龙参股阳光保险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增持百年人寿等,甚至马云、马化腾等新生代企业家对保险的“觊觎”也不在少数。

国内保险产业日渐繁盛,逐渐得到资本大佬的青睐。面对或高调凶狠,或内敛凌厉的资本盛宴,形态各异的经营诉求中,国内保险业已经迎来了资本的狂潮。随之而来的将会是一场造富的盛宴。

马云的保险思维

马云向来看重保险业,不然就不会极力促成此前与马明哲 、马化腾之间的“三马卖保险”。年初,又传出马云希望“接盘”新华保险的消息。

而如今,尽管新华保险与阿里合作暂告吹,但新华保险引入战略投资者事件仍在发酵。值得注意的是,新华保险日前发布的公告中还显示,“相关股东与公司始终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将继续探讨并积极推进互联网与保险协同发展战略。”毕竟,互联网保险一度火热异常。而自去年开始,一系列创新产品遇封杀之后,整个保险业都在寻求互联网保险的转型出口。除了自建平台,选择和互联网公司合作亦成为一种发展模式,因为这不仅能借力提高效率、促进产品网上销售力度,也能在开发新型互联网产品上增加新鲜血液。

据报道,与阿里巴巴谈判告吹之后,新华保险潜在的战略投资人选成为市场关注焦点。阿里巴巴之外,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均有机会。据市场分析预测,无论是提供支付、融资服务,理财投资服务,还是征信、搜索服务,腾讯在场景化体系和圈住用户方面极具优势。此外,运营商也存在潜在可能。

马云曾在公开场合谈论起保险,一针见血地阐释了保险的意义。马云说:“保险是后路,在春风得意时布好局,才能四面楚歌时有条路。有钱时,钱不值钱。没钱时,人不值钱。要想让人永远值钱,就必须用您现在有能力的时候,把赚到的钱拿出一部分来规划好不确定的将来。”

“您放在银行的钱和放在保险公司的钱都是您的钱,不同的是:银行肥在现在,瘦在未来;保险规划将赢在未来!让现在有钱的您,变成未来值钱的您,保险恰能做到这一点。提早规划,提早安心。做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人,才能在事业上真正做到大展拳脚。”马云深切地明白这个道理,而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家庭,同样适用于企业,适用于他的互联网“帝国”。

马云感叹:“你的企业搞这么大,经营的这么好,这都是您的能力和价值的体显,如果您要出现任何风险了,想过企业怎么办?还会经营的这么好吗?您的家人能经营的像你这样赚钱吗?所以钱是您赚的,再没赚到钱之前先得把您自己的生命价值上个保险,这样有没有风险您的人生都不会输在意外等任何风险上。”

巴菲特的“信徒”

人们通常把巴菲特尊称为“股神”,但这只是以讹传讹的说法,因为实际上他并不热衷于股票操作。身为世界闻名的美国投资家,他麾下的投资业务只是毛,真正的皮是保险公司。金融分析师宋可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里已经说过好几次了,保险干得好,相当于不仅免费而且是有利可图地从别人手里把钱拿过来用于投资,“天底下上哪儿去找这种好事儿去。”而巴菲特的亲密战友芒格也早就指出过保险的本质:保险是先收了钱,然后看情况再决定要不要赔钱的生意。

复星集团的“一号人物”郭广昌显然是巴菲特的忠实“粉丝”。如今复兴集团主要投资方向为消费及消费升级、金融服务、能源资源和制造业升级,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就是保险领域。

“产业+保险+投资”,巴菲特式成功模式,亦是无数资本大佬青睐的模式。郭广昌很是认可这一模式,曾公开表示要成为中国的巴菲特,炮制“产业+保险+投资”的业务模式,带领复星向以保险为核心的投资集团转型。

尽管复星国际已在相当数量的行业中进行了投资,但和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所显示出的对保险资产的兴趣一样,这家公司一直以来都特别渴望涉足金融服务行业的这一领域。2012年,该公司和保德信金融集团(Prudential Financial Inc)合资成立了复星保德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各持50%的股份;2013年,该集团又以4.68亿美元收购了香港鼎睿再保险公司(Peak Reinsurance Co Ltd)85%的股权。

2014年年初,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就曾公开表示:“对于我个人或是复星集团来讲,关键时刻是在2013年底至2014年初的这段时间内,复星完成了植根中国、全球发展布局。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未来如何成为一家以金融为核心的全球性投资集团?”

复星集团近几年对金融、保险的持续并购和国际合作以及其全球资本投资的扩张模式,使得人们经常拿它和巴菲特的投资模式相对照,复星正在实践的路也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主要以保险资金为主进行投资有异曲同工之处。人们也常说,巴菲特最主要的成功原因之一是他一直在使用着资金成本极低的保险资金,进行着长线滚雪球式的投资。

郭广昌也不讳言他正在学习巴菲特,保险业务也一直是复星集团倾力打造的核心业务,将发展保险业视为投资能力对接长期优质资本的途径。

险企股权不愁卖

最近一段时间,多家保险公司纷纷频繁转让公司股权,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2014年10月,华泰保险四股东作价10亿元离场,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或是为上市铺路。华泰保险一日四笔股权转让,也创下了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近期同家公司的最多转让交易纪录。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布的挂牌信息显示,四家股东共计转让股权2.486亿股,共占总股本6.1815%,挂牌价格共计约10.143亿元。

近年来,随着机构主体的不断扩容,地方系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保险公司的股权结构逐渐呈现“国资、民资、外资”相融的多样化趋势。然而,受宏观经济等多因素影响,这两年来,整个行业保费收入增长的脚步有所放缓,竞争白热化程度可见一斑。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股权抛售似乎已成为业内常态。监管部门官方网站挂出的股权转让批复消息,此起彼伏。

与一些已经盈利的保险公司的股权交易价格相比,还处在亏损期的保险公司的股价相差了一大截。但从挂牌价格或最终成交的交易价来看,相比这些年合计投入的资本金,如剔除时间、人力、通胀等额外成本,退出的股东方仍有微利入袋。

对于经历股权变更的保险公司来说,每一次股东易主也是一个优化过程。一旦顺利完成股东变更手续,调整经营思路重新抓住进入市场的良机,很可能是一次“重生”。

不过,梳理过往已完成交易的案例来看,新股东进入之后,真正能使保险公司“起死回生”的,至少从目前来看并不多。究其原因,除市场竞争激烈这个客观因素之外,一些新股东在受让股权之前说得天花乱坠,但实际进入之后另搞一套,并没有给保险公司制定合适正确的市场定位,甚至还沦为其资本平台。

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和去年保险公司股权频频被抛售不一样,现在的非上市保险公司已经成了“香饽饽”。不过,上述业内人士也表现出一定的担忧,上市公司目前选择的多是已经成立数年的保险公司,依赖“利差”模式上位,但是在承保业务上不具备优势的中小保险公司,今后能否保持长久的持续性盈利,仍有待于时间检验。

“保险仍属朝阳产业,我国保险市场的密度和深度有较大提升空间,即便竞争激烈、挑战重重,长远看仍存在一定的获利机会。此外,保险法人机构牌照的审批门槛目前仍较高,牌照资源相对稀缺,加上设立一家新保险公司的成本并不低,且费时费力,而收购现有的保险公司,虽然要支付一定的溢价成本,但机构布局已经搭建起来,马上就能把业务做起来。”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跨国企业另辟蹊径

保险公司股权受追捧不仅局限于国内,今年第一季度在全球范围有数起引人关注的跨国企业增投保险公司股权的大事件正在“发酵”,而主角都是重量级的跨国财团。

相比国内资本大佬“名声在外”,跨国企业的个人色彩稍显逊色。比如,美国国际集团(AIG)近日宣布,已同意收购NSM保险集团控股权。NSM是美国领先的保险机构。此次交易条款没有向外界披露,但该交易预计将在一个月内完成。

“我们很高兴与美国国际集团合作。”NSM保险集团CEO杰夫·麦克南(Geof McKernan)表示,“AIG能够为NSM带来强大的资金支持和A+评级,为我们的收购和内部动力增长计划助力。最终,美国国际集团的投资使我们能够继续在未来寻求新的机遇,发展新的项目。”

热衷于收购保险公司的跨国企业中占据最大比例的仍是保险公司。比如,富邦人寿近日公告完成参股欧洲保险公司,以每股17欧元取得荷兰第四大保险公司Delta Lloyd的1200万股,交易总金额2.04亿欧元。富邦人寿表示,此次投资Delta Lloyd将可取得5.47%的持股,是财务投资,评估未来配息率可达6%,加上本益比仅约7至8倍,是不错的稳定收益。

此外,多家商业银行也在近期加大了对保险公司的“参与度”。根据外媒报道,法国兴业银行有望收购Antarius 50%的股份,这一收购将正式终结Antarius和英杰华在人寿保险的业务合作关系。据法国兴业银行方面表示,此次收购将在两年内完成。

法国兴业银行副首席执行官伯纳德Sanchez-Incera表示:“保险业务是兴业银行集团的战略核心,银行打算加快银行保险模式的推出市场。”

然而,并非所有公司都在这个阶段进军保险领域,荷兰国际集团(ING)大幅降低对国际保险公司NN的股份,从原先NN的68.1%降至如今的54.6%,作为交易的一部分,NN集团耗资2亿欧元回购830万股。

无独有偶,此前市场一度传出,太保股东之一安联 (Allianz SE)有意沽售手中太保股份,且已与高盛签订股票期货合约,并由高盛为安联做股价风险对冲以及交易的独家账簿管理人。因此有市场人士认为,高盛3月18日的放售举动有可能已开始为在不久的将来接手安联的太保股份作准备。

宋可认为,尽管大企业大手笔“参保”,但国内的情况和国外仍有明显区别,不能一概而论。“国内的大企业或者说大佬们,看中的更多是保险资金聚集和回流的集中能力,结合如今保险业的政策利好,所以才有这一波的”参保“热。而国外的大企业更多地是把购买保险公司股权作为财团战略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的发展增持或减持,市场已经趋于平稳。”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