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外资保险公司入华逾二十年,仍未摆脱份额小盈利差的泥沼。近来海康人寿等多家外资公司遭遇股权转让。机构发布的报告称,内资保险公司竞争压力和中外股东的经营理念分歧成为阻碍外资保险企业实现增长的重要原因。
不过,业内人士也认为,随着金融改革、互联网技术等因素不断推进,未来外资保险公司在华业务增长潜力仍然看好。
外资险企份额仍不足一成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日前发布了《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2014)》。报告指出,近年来,外资保险公司扩大他们中国业务的步伐仍较为缓慢。
本次报告共采访了友邦中国、中意人寿、国泰产险、劳合社保险(中国)等27家寿险和财险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及负责中国业务的高管。
对外资寿险公司而言,过去两年其市场份额有所增加,不过幅度不大:从2011年的4.0%上升至2013年的5.6%,但仍远远低于2005年的市场份额峰值8.9%。最大的外资寿险公司工银安盛人寿并未跻身中国十大保险公司之列。
而21家外资财险公司在市场份额方面的走势更是毫无起色。截至2013年末,其仅占有1.3%的市场份额,在过去10年内几乎未变。
对于阻碍外资保险企业实现增长的原因,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内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和监管环境是主要原因。此外,随着内资保险公司增设分支机构和提高运营能力,外资保险公司有限的品牌认知度也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事实上,国内保险市场的高集中度使困境中的合资险企愈发难有建树。上述报告显示, 2013年内资寿险公司总保费收入为10144.07亿元,合资寿险公司为596.85亿元,17倍的悬殊差距和市场现况或使中外双方渐渐失去经营信心。
调研显示,外资保险公将内资大型保险公司视为竞争对手,如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保险和太平人寿。
业内人士表示,外资保险公司进驻中国二十年,打下的江山还不如一家中型寿险公司。在规模指标仍具重大意义的保险行业,这个现象不能不引起深思。
盈利困难股东频换
经营压力之下,外资险企股权被频繁转手。
作为海康人寿两大股东之一的中海石油投资有限公司此前以10亿元的价格出售了其持有的海康人寿50%的全部股权,这部分股权近日被同方股份收购。
近来遭转让的合资险企不止海康一家。9月3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将其持有的中法人寿25%的股权挂牌转让。9月19日,保监会批准荷兰保险II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中荷人寿50%股权转让给法国巴黎保险集团。
事实上,目前市面上的28家合资寿险公司中,有近半数曾因发生重大股权变更而更名。此前天安人寿、建信人寿、中新大东方等都遭外资大股东退出或减持,天安人寿和建信人寿更是直接由合资险企转为中资险企。
股东退出与低迷的盈利状况不无关系。28家合资寿险公司中去年有三分之二未盈利。中法人寿去年亏损698万元,今年前7月亏损额度进一步扩大至870万元。海康人寿2013年亏损约9300万元,并且今年前7月海康人寿又亏损了800万元。
此外,“中外股东的经营理念分歧”是业内人士提出的又一“分手”客观原因。业内人士坦言,中外合资险企很难解决经营理念上的差异。外资股东往往强调效益,中方股东则要求规模,这就发生了矛盾。
互联网金融或成新机遇
不过由于对中国保险市场不断发展的愿景,多数外资险企仍然期盼在这个市场扩大业务版图。
根据保险“新国十条”规划,到2020年将国内保费收入将提高至占G D P的5%,高于2013年的约3%。预计平均人均保险支出到2020年将增至人民币3500元,高于2013年的人民币1300元。接受笔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新的战略性指导意见将提升保险行业的重要性,为外资险企增长提供更多机遇,外资保险公司应能够从既定的扩张中受益。
“因合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业务发展缓慢,中方股东要实现其投资回报的周期较长,所以出于其战略投资目标的安排,一些中方股东纷纷撤出。”安永金融服务审计服务合伙人黄悦栋表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依然有新的中方股东愿意接盘,说明这些新伙伴还是看到了中国保险市场的机会。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中产阶层不断壮大和吸引外国投资者兴趣日增的国家,中国为外资保险公司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机遇。”
保险研究人士表示,要拓展中国市场份额,可以借助互联网。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网点少,但是互联网营销可以补足这个短板。安永审计服务合伙人郭杭翔称,互联网保险的运营如果适当,保单获取成本会比较低:“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规模小,网点铺设比不上内资保险公司,但是,目前中国处在互联网保险的前沿,只要发展好互联网平台,就可以与内资保险公司展开公平竞争。”
安永亚太区保险业主管合伙人赵晓京表示,考虑到中国目前进行的广泛的金融改革、基础人口、互联网的规模和范围及手机的普及率、新技术、大数据等诸多因素,我们相信,在中国的外资保险公司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