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大家都开始琢磨手中的钱该怎么打理。尽管每个人都希望在马年里“马上有钱”,但花钱却真如流水一般,如何理财成了头等大事。与此同时,不少投资者面对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更是充满了顾虑:投资房产担心出现房产泡沫,投资股票担心严重缩水,投资黄金担心再度贬值……那么,新的一年,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财、投资?如何让辛苦赚取的钱生钱呢?
做好充足的理财准备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尽管在大多数人眼里理财不是一件易事,要经历智力和耐力的双重考验,但如果我们事先就做好了一切完善的准备,相信“马上有钱”更能够“马到成功”。
健康的理财心态。日常生活中,为追求钱财物质不惜铤而走险,最终付出健康、自由、良知、家庭,甚至生命代价的个案常有发生。因此,成功理财的前提,则首先要拥有一个平和的理财心态。理财是细水长流的系统工程,是为了财产的稳定增值,以不亏本为基础,要求量入为出、开源节流,因此要收起那些不合时宜的虚荣心,想占便宜的小心机。
清晰的财务状况。解自己的积蓄、债务、流动资金,自己的房产市值等等是制定理财计划的前提。通过记账,认真记录自己的收入、支出,估算每年的盈余。再根据实际情况,来规划自己的理财。然后,学会像做企业预算一样去制定个人、家庭的预算。知道挣多少钱,必须花多少钱,准备多少钱灵活使用,多少钱可以用来投资。
可实现的长、短期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当然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比如月入2500元想通过理财2年在深圳买房,那就不太现实。所以,在下定决心理财前,给自己制定一个长期、N个短期的小目标,是让自己认真贯彻执行理财行为的先决条件。长期目标可设定为超过5~10年以上的努力可以达成的目标,如养老、买房等;短期目标一般在三个月到五年实现,比如年实现10%财富利润增长、买辆车、出国旅游等;当然还有超短期的目标,比如买个苹果手机等。
相关的知识储备。了解各类可投资产品的基本属性、操作方法,是理财的敲门砖也
是金钥匙,还可以防止各类上当受骗。同时,多学习,多看新闻,多关心财经报道,学会自己判断,独立思考,自然能在理财道路上更远更顺畅。
合理的理财配置。理财配置是技术活,没有最完美的配置,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配置,每个人都可以自己的收入支出制定出自己的“金字塔”配置。值得注意的是,安全、保险永远是理财金字塔的基础,如果没有足额的保险产品配置,一旦风险发生,不仅会严重影响家庭心理状态,而且会对家庭的财务状况造成不同严重冲击。
选择最佳的理财方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阅历的积累,以及人生的不同阶段,所追求的目标不同,我们理财就存在着不同的方式。只有在不同的阶段拥有正确的目标方式指引,你才能发觉出更丰富的宝藏。
90后:投资自己照样“乐活”
特点:“90后”以独生子女居多,大多正面对的就是走出学校迈向工作,开始人生的一个新阶段。对于他们而言,乐活和享受依然是他们所追求的生活主旋律,因此,如何规划好自己的工资收入、支出显得尤其重要。
建议:“90后”初入社会的第一份薪水是追求经济独立的基础,也意味着开始走上务实的理财之路。首先,“90后”从领到首月工资开始就要做好科学规划,记账便是非常科学的理财方式。记账时要分门别类地去记,这样的记账簿既科学合理又精确简洁。其次,要将每月的收入做好三项分配支出,即60%的必需支出、20%的可控支出、20%的理财支出。同时要谨记不要冒险,虽然设置20%的理财,但切勿进行高风险投资,因为这个阶段“90后”最重要的是投资自己,这比自己投资更重要。相反,给自己配置一部分低保费高保额的消费型险种,尤其是意外和健康方面的保障,如可以选择卡单式的意外险,年交保费100元左右可以保障20万元的意外以及消费型重疾险,这样一旦意外发生,也不用担心高额的医疗费用,避免辛苦工作积攒的薪资付之东流。所以,从开源节流、资金有效运用上双管齐下,“90后”照样可以活得很精彩。
80后:保障幸福生活“无忧”
特点:随着成长,个性十足的“80后”独生子女们正逐渐步入成家立业的人生阶段,越来越多走进婚姻殿堂的小夫妻也渐渐意识到:婚后生活除了风花雪月与海誓山盟,也离不开柴米油盐和精打细算。在“房贷、车贷、养育子女”三座大山的重压下,如何未雨绸缪,合理规划,保障孩子未来无忧,是他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议:“80后”大多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来源,尤其需要关注重疾、医疗保障,因此适当配置带储蓄功能的商业保险非常有必要,保额20万~50万元为宜。此外,可根据工作性质附加一定的意外险、医疗险。其次,对于不少已为人父母的“80后”,则应该趁孩子小的时候提前准备教育金,且符合专款专用、强制储蓄、抵御通胀、保证可取的原则。但由于国内的金融市场仍不够规范,各类造假层出不穷,“80后”抗风险能力较低,如无专业人士指导,不建议购买非保本型的金融产品,如黄金、股票、期货、外汇等。
70后:晚年养老“不差钱”
特点:“70后”逐渐步入不惑之年,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在逐步下降。在这个阶段,孩子已长大,家庭负担逐渐减少,收入较稳定,且有一定的结余。
建议:“70后”人群因为事业繁忙,餐桌活动较多,往往忽视休息锻炼,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等。所以,“70后”最大的风险来自于疾病,40岁后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将明显升高。而生活中提到重疾的花费,很多人往往只想到在医院的治疗和手术费用,事实上医院的花费只是重疾风险中最直接的“显性损失”,而背后则是更巨大的“隐性损失”,包括治疗和休养期间本人收入的中断(3~5年),出院后的营养和理疗费用(往往是住院时花费的2~3倍),家人为看护病人而中断的工作收入或请护工的花费(6个月~1年)以及重疾病人康复后工作能力下降而导致的收入落差(只相当于生病前收入的20%~50%)。因此,“70后”应适当提高重大疾病险的投入,保额最好要在30万元以上,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保障还需要更充足一些。
其次,“70后”投资理财的经验相对丰富,风险承受能力也相对较高,可适当进行风险较高投资。从资产配置角度来看,可将投资期限分为长、中、短期,投资风险分高、中、低合理配置。
再次,“70后”大多数较乐观,对寿命有更长的预期,对退休后的生活品质有更高的期待,但又担心通货膨胀,希望在多样化的风险投资之外增加确定的养老保障。因此,“70后”养老规划要趁早,在预留月支出的3~6倍的现金后,剩余的资金可以提前开始养老规划。虽然基金、房地产、储蓄等工具都可以帮助个人实现养老,但养老保险的优势在于能够在整个养老资金配置中提供“确定的”养老金水平,保证长期、稳定的现金流,而且能在准备过程中帮助个人进行约束性长期储蓄,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很重要的也是最安全的一点——是能规避交费期间的一系列人身风险。因此,在整个养老规划中,商业养老保险不可替代。
60后:财富传承“富过三代”
特点:“60后”人群正处在抛物线的顶端,此时的家庭已经达到稳定阶段,子女也已经开始独立,家庭资产增加,负债基本处理完毕,生活压力减小。相对来说,这个时期是人生中财富积累的高峰期也是财务上最轻松最自由的时期,如何安排好自己手中的财富显得尤为重要。
建议:这个阶段人群理财重点是如何保障财产安全性和遗产传承。具体来说,一方面应当早已做好完备的养老规划,并且适当增加配置额度。因为进入退休期后,收入来源单一,且由年龄的增大所带来的病痛增多,家庭赤字现象极有可能发生。另一方面,可在留足家庭三个月到半年的紧急备用金后,将资产进行有效配置,从而达到资产的有效增值。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投资应倾向于低风险保守型的品种,而购买相应的保险产品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投资者借助保险产品的特殊功能不但能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稳步传承,还可以规避追债、税负等问题。
养成“有钱一辈子”的习惯
美国理财专家柯特•康宁汉有句名言:“不能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即使拥有博士学位,也难以摆脱贫穷。”虽然养成好的理财习惯需要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但这些习惯可以让你“有钱一辈子”。
保险和投资高效并行。很多人常会说,“要赚大钱,就要冒大险。”其实,这是一个足以致命的投资观念。投资者必须养成努力回避风险的习惯,才会在理财市场中“不赔钱”。
因此,购买相应的保险来规避风险非常必要,因为那样就算天塌下来也也不至于“一败涂地”。
负债也是一种资产。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让钱灵活地滚动起来的人,另一种是被前一种人在无形中把钱滚走的人。富人是让钱灵活地滚动起来的人。的确,金钱流动起来,才能显示出它的真正价值。所以,有时候负债也是一种资产,只想还债的人是成不了富豪,富豪一定是巧用债务创造更多的收益,让金钱为自己劳作,而不是自己为金钱劳作。
留出3~6个月的开支。有投资的想法固然很好,但切记要保持合理的投资比例,尤其要在手边保留一笔“应急”钱,至少要留出3~6个月的开支作为流动资金,让你在投身投资海洋的同时,免去后顾之忧。
不断学习理财追逐成功。从看得见的地方获得知识,从看不见的地方获得智慧,这样的人才具有成为富人的资格。因此,要不断学习投资理财,提高自身的素质,且在必要的情况下不要吝惜钱财,因为节约与吝啬截然不同。
善用资源取胜。富人靠别人的力量赚钱。很多富人是资源整合的专家,他们总是在尝试着整合资源来创造更多的利润,尝试着让工作变得更聪明而不是更辛苦,尝试着用更少的时间来赚更多的财富,从而成为一个经济自由的人、一个真正的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