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加速推进,产险公司将如何谋求出路?太平洋产险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宗敏日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目前国内车险行业进入承保利润下行周期、行业平均利润率偏低的情况下,唯有走精细化经营的道路,才能在未来的车险市场中拥有更强竞争力。
除了责任险和农险,吴宗敏更为看好的非车险领域是中小企业保险。
车险业务占比仍超七成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2014年1~4月,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6.80%。产险公司保费增长形势向好,但车险业务“一险独大”的局面仍未见改观。
据了解,车险业务在产险业务中的占比超七成,增速明显高于非车险。综合考虑国家产能过剩和鼓励消费的宏观经济环境,专家预计,车险业务增速快于非车险的现状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
由于财险尤其是车险价格战有所抬头,2013年由费用率攀升带来的盈利困局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非上市财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全线告亏,产险市场三巨头人保、平安和太保经营结果也不容乐观。
2014年车险市场环境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车险“以零整比”报告的出炉等信号不断释放,暗示着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在加速推进当中。对此,吴宗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目前国内车险行业进入承保利润下行周期、行业平均利润率偏低的情况下,车险费率市场化对保险公司的定价能力、风险评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受制于费改初期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行业盈利空间恐进一步收窄。吴宗敏认为,唯有走精细化经营的道路,才能在未来的车险市场中拥有更强竞争力。在他看来,车险业务的出路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从产品经营转变为客户经营,推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战略转型。
挖掘非车险市场增长点
相比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险企公司,在价格战中厮杀的众多中小型财险公司,可谓在夹缝中谋生存。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1~4月中小型公司仍然经营艰难,保费规模在10亿元以下的42家产险公司中,有34家综合成本率高于100%,占比超过八成。业内人士指出,由于费用率长期居高不下,中小型财险公司在费率市场化初期几乎没有竞争力。
一位外资财险公司内部人士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认为,对中小财险公司来说,一方面应在车险业务上探索精细化经营;另一方面拓展竞争不那么激烈的非车险业务,以增加公司的盈利增长点。
吴宗敏认为,当前我国非车险市场的主要潜力领域是一些与经济发展、民生建设、社会管理密切相关,并且由政府或行业主导发展的险种。他预计,未来责任险、农险、大病保险和出口信用险等几大领域将成为非车险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以养老责任险为例,一方面成功转移分散了养老机构自身的责任风险,另一方面在政府的支持推广下,促进了养老事业的发展。他坦言,尽管该险种的盈利空间不大,但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农险的发展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支持政策,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协调推进相关部门、基层机构参与农业风险管理与服务工作;二是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享受中央政策性补贴的农险品种;三是完善农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进入区域农险市场,参与农业保险服务。
除了责任险和农险,吴宗敏更为看好的非车险领域是中小企业保险。他指出,中小企业是我国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也是保险公司团体客户的重要主体。下一步将继续立足中小企业业务模式的构建,将中小企业客户打造为公司价值增长的新引擎。目前,国内的中小企业保险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品种少、价格高、渠道落后等问题仍然存在。但他乐观预计,未来中小企业业务保费增速将超过整体产险市场增速,有望成为产险市场新的业务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