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法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法人寿”)成立8年来,保费收入经历过山车般起伏之后,股权也即将易主。
一位接近中法人寿的人士1月16日透露,中法人寿的中外股东将双双出让股权,目前竞标的几家公司均为中资公司,保监会正在对其竞标资格进行审核。如无意外,中法人寿股权转让后将变为中资险企。
2005年12月,由国家邮政局(现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与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以下简称“CNP”)合资成立中法人寿,注册资本2亿元,各持50%股权。
“强强联合”是中法人寿成立初期被业内看好的一大因素。中法人寿可以借助国家邮政局全国7.7万个遍布城乡的网点来拓展业务,而CNP是法国最大的寿险公司,同时又有着法国邮政系统的背景。
刚成立的中法人寿不负众望,保费收入从2007年开始以95%、200%、109%的增幅连年递增。2009年,中法人寿的保费收入达到2.7亿元。
中法、中邮同门之争
2009年是中法人寿保费收入增长的分水岭,至此保费收入由涨转跌,2012年已跌至约3400万元,在所有寿险公司中排名垫底。
2013年整个寿险行业企稳回升,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8%。尤其是新单业务自6月份以来,结束了三年来的负增长态势。但是,中法人寿显然没能搭上行业回暖的快车。根据保监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11月,中法人寿的原保费收入仅为988.8万元,同比降幅接近7成。
一位外资寿险人士认为,中法人寿成立之初凭借邮政渠道发展较快,而中邮人寿的成立使得中法人寿处境尴尬。
中邮人寿由中法人寿的中方股东——中国邮政集团与各省(区、市)邮政公司于2009年出资设立,注册资本40亿元。中国邮政集团持有20%的股权,成为中邮人寿的第一大股东。
中邮人寿依托邮政网络和资源,在开业一周年之际,保费收入就突破10亿元。截至2013年11月,中邮人寿原保费收入已达到224亿元,规模保费跻身寿险业前十。
虽出身同门,但比起中法人寿这个“哥哥”,中邮人寿却独自获得保监会的重要政策扶持。2011年,保监会批准中邮人寿在设立省级分公司后,可委托当地省邮政公司,通过所辖的市、县(区)邮政局,辅助中邮人寿在当地履行除核保、核赔、保单保全、资金运用、回访、稽核和投诉处理之外的非核心业务;同时,中邮人寿还可委托所在省邮政公司和邮政储蓄银行,在全省范围内销售保险产品。
由于注册资本的限制,中法人寿的业务范围至今只能集中在北京市场,而中邮人寿已在14个省、市拥有分支机构。
上述寿险人士表示,与其他保险公司不同,中法人寿8年来从未增资,注册资本仍为2亿元。也正是这个原因,该公司只能作为区域性保险公司开展业务。监管规定,注册资本达到5亿元才可能经营全国性保险公司。
合资险企频现股权转让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邮政同时控股中邮人寿和中法人寿并不符合相关监管政策。2010年保监会公布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规定:“两个以上的保险公司受同一机构控制或者存在控制关系的,不得经营存在利益冲突或者竞争关系的同类保险业务,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2011年就传出中国邮政集团有意从中法人寿撤资的消息,时隔两年多,中法人寿终将易主。这一次,外方股东CNP也决定退出。
业内人士表示,寿险业经营七八年后开始盈利的国际惯例在中国并没有显现。近年来中外合资保险公司股权更迭频繁,曾经蜂拥而进的外资保险巨头逐渐退出,而中资银行成为接盘主力,银保渠道也成为保险业发展的增长动力。中邮人寿也正是借助邮政、邮储银行双渠道保持保费连年增长的势头。
近日,中国银行通过中银保险向中航三星人寿出资,与中航集团、韩国三星生命共同持有中航三星人寿。至此,五大行均已拿到寿险牌照。
2009年,交通银行入股中保康联人寿保险(现“交银康联”),成为银保第一单。接着,工商银行入股金盛人寿(现“工银安盛”),建设银行入股太平洋安泰(现“建信人寿”),农业银行入股嘉禾人寿(现“农银人寿”)。
航空工业也正在布局保险,中航三星人寿、国泰人寿、阳光财险及中航安盟财险均有航空背景的公司入股;海航集团近日也传出意欲筹备新的寿险公司,而出让新光海航人寿股权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