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总资产8万亿身价的保险资金,在地方基础设施投资中越来越显示出“土豪金”魅力。但如何既规避投资风险,还可获得稳定“好”收益?上周五晚上,中国寿险龙头中国人寿一则公告显示出险资投资基础设施新模式,即借力当地,合伙赚钱。
根据中国人寿公告,27日公司与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等签署合伙协议,将共同投资成立国寿(上海嘉定)城市发展产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
合伙企业全体合伙人认缴出资总额为50亿。其中,上海嘉定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3亿元,为普通合伙人及执行事务合伙人。中国人寿、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嘉定工业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及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出资10亿元、12.5亿元、2.5亿元、4.5亿元、7.5亿元和10亿元,为有限合伙人。
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城市发展产业投资,相关投资管理、投资咨询。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合伙企业拟投资的项目实施主体及项目运营区域均在上海市范围内;投资范围为政府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及城市发展产业项目等。
中国人寿称,这笔交易有助于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现金投资收益,改善资产负债匹配情况,并可以此为契机与上海市政府开展合作,支持保险主业的发展。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保险资金已“输血”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平安、太保、太平等险资巨头,就先后与武汉、南京、昆明等地方政府签订融资对接协议,重点参与当地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很多保险公司与成都、杭州、南宁等合作也正在洽谈中。有市场人士预计未来三年,保险资金在上述各城市的投资额均在千亿以上。
调查显示,保险债权计划今年由备案制改为注册制后,保险资金呈现密集投资地方基础设施态势。照此发展,未来几年,仍然是险资投资基础设施的高峰期。
“关键是不能出事,大家蜂拥找项目,趟地方债浑水的风险正在与日俱增。”一位市场人士担忧。在银行、信托之后,保险很可能会成为未来接盘地方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通道。
券商研报预测,2013-2015年,保险债权投资等另类投资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而如何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将考验保险人的投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