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距上市险企2013中报披露的时间越来越近,他们现在心情如何?业界预计,四大上市险企有望拿出漂亮的半年业绩单面向公众,估计阳光灿烂。
中国人寿近日率先发布上市险企首份业绩预报,进一步证实了这点。预报称:“经中国
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初步测算,预计2013年中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12年同期增长50%以上。”
同时,非上市险企的上半年保费收入表明,经历了两年低迷期的寿险行业正在进一步复苏,而随着预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传统险的销量有望大幅增加。
太保净利有望接近翻番
根据
中国人寿的业绩预报,以50%的净利润同比增幅计算,该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很可能超过144.5亿元。中国人寿称,2013年中期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投资收益增加和资产减值损失减少。
归因于股票市场的持续下跌,中国人寿2012年上半年共计提151亿元资产减值准备,2012年全年计提资产减值超过310亿元,拉低了该公司投资收益率和净利润水平。中国人寿今年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末,其净投资收益率为4.25%,总投资收益率为5.82%;计提资产减值损失8.4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89.0%。
申银万国的研究报告指出,综合考虑业务增长、投资收益、产险承保利润等因素的影响,预计中国人寿、
中国平安、
中国太保和新华
保险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68亿元、177亿元、51亿元和31.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74.4%、27.1%、93.8%和65.7%。从净利润增幅来看,
中国太保接近100%,有望接近翻番水平,居四大上市险企之首。
从寿险新业务价值方面看,
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有望领先。近两年,寿险公司普遍受营销员增员困难、银行系险企迅速崛起等因素影响,新单保费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尽管中国人寿净利润同比将超50%,但申银万国预计,其上半年个险新单保费同比增幅可能为0%,银保新单增幅为10%;预计新华保险(放心保)的个险新单保费同比下降15%,银保新单同比下降10%;预计中国平安的个险新单保费同比增长10%,银保新单同比下降28%;预计中国太保的个险新单保费同比增长15%,银保新单同比下降15%。
而从最主要的财产险
车险业务承保利润情况看,普遍表现出较为悲观的情况,这给险企心头抹上了一层阴影。
多家险企
车险部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直线上升,而车险业务更是普遍面临承保亏损的问题,关键原因在于居高不下的费用率和赔付率,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已超100%。
他们表示,对险企来说,处在车险业务前端的费用率议价权主要被4S店等车商把控,很难有所改变,因此,他们主要从控制赔付率方面入手控制亏损局面,有的险企已经严格控制甚至禁止承保运营类等高风险车辆,以及200万元以上的高价值车辆等。
保监会数据显示,1-6月份,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的财险收入分别为423.07亿元和537.44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0.2%和20.2%。申银万国报告认为,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的综合成本率显著上升,受此影响,尽管保费增速可观,但在不考虑投资收益变动的情况下,预计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的车险承保利润将分别下滑25%和40%左右。
寿险保费增长提速
同时,随着
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的公布,非上市险企上半年的保费收入情况也全部与公众见面。值得一提的是,经历了两年的低谷,停滞不前的寿险行业复苏正在提速。2013年上半年寿险保费改变了低迷增长甚至停滞态势,同比增幅达8.97%。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6242.5亿元。其中,非上市险企中,今年1-6月,原保费收入最高的是泰康人寿,保费收入为373.55亿元,此后四名分别为太平人寿,原保费收入为323.84亿元;中邮人寿,原保费收入为186.55亿元;生命人寿,原保费收入为115.77亿元;阳光人寿,原保费收入为81.56亿元。
从同期原保费增速排名情况看,今年上半年原保费增速最快的寿险公司为前海人寿,其保费收入由去年同期的7.8万元飙升至25797.69万元,同比增幅为330639.6%。资料显示,该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深圳前海合作区的全国性
人寿保险公司,于2012年2月正式开业,注册资本金10亿元。
同时,保费增幅位居第二的寿险公司是工银安盛,其上半年保费收入为64.98亿元,同比增幅为924.4%;此外,中融人寿的保费同比增幅为727.44%,昆仑健康的保费同比增幅为185.6%,中邮人寿的保费同比增幅为126.65%,新光海航的保费同比增幅为123.44%。
针对近期明确的寿险产品预定利率放开政策,各家险企都在积极应对。“我们已经在着手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测试等准备工作,一旦放开的具体办法出台,将尽快上报新产品。”某寿险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业界普遍认为,率先放开的传统险预定利率将从目前的2.5%提高至3.5%左右,相应的利差和利润率水平将大幅下滑。与此同时,预定利率提升将使得传统险产品更具有吸引力,有望提升保障型保险产品的销量,或将出现“以量补价”的结果。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