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银行买理财产品时这些细节一定要注意

沃保整理
2013-02-21
100
【编者按】客户被误导购买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其实已屡见不鲜,而且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被误导,要求银行或保险公司承担责任。那么,对于这种纠结,究竟是谁的错呢?误导是确实是过错,但是消费者自身也有一定的责任。那么,消费者该怎么办呢? 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往往没有仔细看自己所签的单据内容,才会被一步步误导进了陷阱,购买了保险产品。李杰指出,消费者对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编者按】客户被误导购买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其实已屡见不鲜,而且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被误导,要求银行或保险公司承担责任。那么,对于这种纠结,究竟是谁的错呢?误导是确实是过错,但是消费者自身也有一定的责任。那么,消费者该怎么办呢?

     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往往没有仔细看自己所签的单据内容,才会被一步步误导进了陷阱,购买了保险产品。李杰指出,消费者对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1、认清工作人员
   
   很多消费者都把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误以为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了。”李杰说,虽然不少银行很早以前就有规定,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不能穿银行工作人员的衣服。但是,部分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还是去买了和银行制服相似的衣服穿着,他们一般不会主动表明身份,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误解。

    2、问清违约损失

    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很少在介绍保险时,提到“保险”二字。而是不断地强调和重复“分红”、“收益”“理财产品”等。“大多数都是口头承诺,消费者发现问题后往往找不到实质证据。”李杰透露,除非消费者在购买时问起,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般不会特别说明取款期限和违约损失。“只会说好,不会说坏。”

    3、分红没法估计

    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最诱人的地方,就是保险产品中的分红。这种分红其实是不固定的,没法估计。虽然按照中国保监会在《分红保险管理暂行办法》中的规定,保险公司每一会计年度向保单持有人实际分配盈余的比例不低于当年可分配盈余的70%。但是,能盈余多少,要看保险公司投资的国债、债券、股票等收益而定。

    4、预期并不可观

    在介绍保险的分红时,工作人员给客户看的都是2006年至2008年期间,股市较好时的保险分红。实际上,消费者每年获得的保险分红一般都不会超过本金的4%。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消费者最后的收益往往没有工作人员口头承诺或预期的那么可观。

    保险合同中写明的固定“本金和利息”,其实是这份保险的满期保险金。也就是说,投保人必须满期后,才能拿到这笔钱。“10年固定能获得的,其实只有1万多元。比如汪先生投保的15万元举例,除去不确定的保险分红,这1万多元其实就相当于汪先生10万元定期存款3年的利息。

    相关链接

    春节银保产品纠纷多 提醒其本质上属保险产品

    银保产品遇代销监管风暴 债权投资计划走合作新途

    银保产品遇代销监管风暴 债权投资计划走合作新途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