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某汽车品牌上涨维修费用一事引发保险业的广泛关注。据报道,北京某汽车品牌4S店结盟,联合抬高其系列车型零部件价格,通过提高修理费用弥补车险手续费下调“损失”。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目前车险电销、网销渠道的挤压下,4S店车险业务基本无利润空间,更有人质疑,这是否意味着车险市场颓势渐显,车险亏损预期明显?
由于车辆的销售和保有情况,对产险行业有较大影响。业内人士预测,今年产险保费增速约为14%,与去年相比增速继续下滑。众诚保险董事总经理石福梁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目前汽车销量增量的增幅在逐渐下降,去年实现汽车销售共计1800万辆,从增量来看,车险业务发展不会受太大影响。最新数据显示,广东省全省车险承保利润率为6.68%。
数据显示,除年初外,汽车单月销量均保持正增长,华泰证券[10.09 0.00% 股吧 研报]研究分析认为,今年下半年的新车销售增速保持在 10%左右,保有量增速将小幅下滑至 13%~15%左右。
石福梁表示,报道所指出的不规范竞争是个别现象,无论是保险行业还是汽车维修行业,都有相关的自律公约,所有车辆维修价格都由其品牌生产厂家统一规定价格。
险企综合成本率抬升
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庹国柱表示,在过去14年里,国内产险公司从13家增长到59家,保费收入从1999年增长了621%,产险行业2010年和2011年都实现承保整体盈利。但这十多年里,产险在整体上呈现出利润波动的特征。“长期来看,主要原因在于监管政策的调整。”
事实上,车险费率市场化和车险市场的全面放开会加大车险市场的竞争格局,抬升保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挤压产险业务的利润空间。今年3月8日,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要求逐步建立市场化导向的条款费率形成机制。2011 年下半年起,综合成本率已开始上升,反映车险市场竞争激烈对险企盈利空间的挤压。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险公司设立保险代理、经纪公司,有利于实现产销分离和转型升级。
产销分离成为发展方向
有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设立自己的专属销售公司或者销售外包,一方面能让保险公司专注于产品开发,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行业产业链体系;另一方面,也能最大限度地解决目前‘金字塔’营销体制带来的种种弊端。”
而在此过程中,全面规范整顿保险中介市场,无疑是必经之举,在一定程度上将关乎整个保险业营销体制改革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