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客户动起来
征服顾客就是让顾客听话!所以销售者总是强调控制顾客,害怕顾客不听话,害怕顾客力量的强大!顾客拥有了强大的力量,那就更难征服了!
影响顾客就是必须让顾客动起来!所以营销者总是强调顾客的感受和响应!对于营销,真的没有任何事情比顾客动起来更美妙了!
征服销售和销售征服的第一步,就是给予自己力量!销售中最关注的事情就是竞争,越是竞争你就越心虚,越害怕,因为你不但要打败对手,还要征服顾客!所以销售的第一课就是自信!无论这种自信已经多麽盲目,销售者都必须不断把自信扩张,除了相信自己销售者没有力量的来源!就算你已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你还是会面对层出不穷的无法打败的对手和多如牛毛的不能征服的顾客!不自信你除了改行没别的选择!
营销恰恰相反,影响营销和营销影响的第一步,就是让顾客动起来!营销中最可怕的事情就是:顾客根本不动。你的产品比所有竞争对手的信价比都好,顾客说我不需要!你问顾客那你需要什麽?顾客说我除了钱什麽都不缺!你觉得这很可笑吗?其实这真的很可怕!所以营销的第一资源就是顾客力量!顾客没有力量购买也没有力量选择,顾客动不起来,你做的那件事也根本不是营销!
营销的真谛就是:始终把如何让顾客动起来放在第一位!让顾客动起来,首先就是要给予顾客力量。给予顾客力量,不是卖货不收钱,那叫慈善活动;也不是签定不平等条约,那叫慢性自杀!给顾客力量只需要付出两种普通但巨大的能量:信任和尊重!
何为信任?从正面来解释确实很难详尽描述;我们总是对别人说,我信任你,我不信任你,但到底什麽才是信任,我们自己根本就说不清楚,因为那不过是一种感觉!信任从反面来讲却很实在:就是不怀疑!所以中国的语言就是博大精深,我们说信任,其实根本不代表不怀疑!
销售者总是想尽各种办法让顾客不怀疑!销售者总是主观坚定的认为,已经取得了顾客的信任,但客观事实是顾客仍然会怀疑!所以给予顾客力量,强调的不是如何被动的取得顾客的信任,而是如何主动的去信任顾客!信任顾客是让顾客动起来的前提!是否信任顾客,其实与顾客无关,关键是你自己!信任顾客不是一个胆量问题,不是你敢不敢信任顾客的问题;信任顾客是一个技术问题,是你怎样去信任顾客的问题;信任顾客就是要让顾客自己做主!
何谓尊重?就是尊敬和重视!李嘉诚先生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在哪里都有。你千万别伤害别人的尊严,尊严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任何的伤害。”在销售的征服逻辑里,顾客根本没有尊严!对于营销,尊重顾客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行动!一种能够让顾客真正动起来的行动!谁真正的最大限度的尊重了顾客,谁就能影响强大的顾客力量!大家通常都认为关键是获得顾客忠诚度,这其实还是征服顾客的销售逻辑的变种?营销的关键不是请调查公司分析顾客对你的忠诚度,而是你做了多少尊重顾客的事!
“超女”模式为什么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功呢?因为顾客动起来,顾客的力量是最关键的成功因素!顾客为什么动起来了呢?其实最关键的就是:顾客成为了评委,评委的意思就是顾客自己做主,顾客的选择可以影响最后的结果了,顾客感觉到自己获得了信任和尊重,所以顾客动起来了!
只有信任和尊重才能真正给予顾客力量,当顾客拥有了力量,他们就会动起来!只要让顾客动起来了,营销就成功了一半!
三维动作
从销售到营销的跨越,如果你说你懂了,我相信你说的是真的!你说你知道怎麽做了,我勉强可以相信;但你不用说能够做好,你只要说能够做到,我都觉得是骗人的!“懂了”是一个维度,“会做”是第二个维度,“做到”是第三个维度!少了任何一个维度都是空的!
营销到底什麽最重要?千百个答案放在面前,只有一个是大家公认的——行动!行动是关键,没有行动也许会有管理,那叫“无为而治”,但没有行动绝对不会用营销的成就;营销的行动只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就是行动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每个动作,只要一个动作做不好,整个行动就是失败的!销售其实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卖货和收钱!
第二就是每个动作都必须至少是三维的,少了一个维度,都不是营销的动作!营销就是一连串三维的动作!
面对生死的时候,每个人都感觉到了危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动作会决定很多人的命运,尤其是自己!事实是:营销每天都面临生与死的抉择!你的任何简单动作,少了一个维度,都会把你的营销逼入绝境!
生活方式营销策略
营销的目的是什么?科特勒先生认为:市场营销的目的,是通过与重要的顾客建立有特定价值倾向的关系,可赢利地营造顾客满意。营销的本质在于创造顾客、营造顾客满意。这既是营销的出发点,也是营销的归宿。
当今,从消费者的视角来思考营销的利益诉求,已经成为企业营销的主流趋势。生活方式是一种消费模式,它反映着消费人群如何选择和使用时间与金钱。生活方式体现着消费群体的深层需求,处于同一社会或经济环境下的人都会遵循相同的消费模式。而生活方式营销的策略,则在于使产品与某种消费模式相适应,创造一个与多种产品和环境相关的品牌个性来为产品定位。
传统的营销方式是从企业角度出发的,它往往强调企业在营销中的主导地位,从而把产品销售视为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的,这是一种生产导向型的思维模式。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随着消费者的成熟及其力量的强大,关注消费者已经成为营销活动的起点,创造产品及品牌利益则成为营销活动的终点。在产品及品牌利益的背后,总是存在着消费者的某种生活方式,正是这种生活方式在深层心理上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也决定了企业必须通过研究消费者行为,研究生活方式所蕴涵的营销利益来制定企业的营销战略。
在西方,最早研究生活方式的社会学家韦伯与凡勃伦,他们不仅把生活方式看做辨别阶级的有效指标,还把生活方式作为社会分层和尊荣的标志来研究。他们认为,地位较低的社会阶层总会把地位较高阶层的生活方式作为自己效仿的对象,这种对生活方式的效仿,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不同的消费模式。对营销来讲,这种消费模式的核心利益就是产品的卖点。因此,企业可根据产品的市场定位,以生活方式来划分消费群体,并将之视为具有相似性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细分市场,来进行精准营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要受到其内心欲望的支配,追求品位,与时尚为伍,或者追求奢华,与高贵为邻,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群的生活态度与消费模式,这也正是企业营销的核心价值和产品催化剂。汽车是用来代步的,手表是用来计时的,手机是用来通话的,饮料是用来解渴的,冰箱是用来保鲜的,房子是用来遮风挡雨的……所有的产品都具备相近的基本功能。然而,企业出售的却并非产品本身,其产品还传达着某种重要的生活理念。而且,不同的产品会传达出不同的核心利益,不同的品牌会烙印出不同的品位价值,在产品及品牌的背后,正是生活方式在左右着消费群的深层文化心理。
当产品可以象征某种生活方式的时候,产品就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与这种生活方式相关的事物就会变成企业品牌文化的一部分,而作为这种生活方式的倡导者,企业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并驱使自己去创造产品和服务的流行。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总是一定社会心理的反映,因此,近年来生活方式营销备受商家追捧,甚至一跃而成为营销的核心利益也就不足为怪了。
对于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等,生活方式营销的市场要素、营销模式和竞争优势显而易见。生活方式营销重在观念创新,企业只有在战略上从生产导向转向市场导向,从产品导向转向顾客导向,从概念导向转向利益导向,将企业的竞争策略建立在以赢得顾客满意、创造顾客价值为目标上,生活方式营销才可能取得成功。
当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并非根深蒂固,人们的品位和偏好也会随着时间而变化。正是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审美意识的嬗变和生活方式的革新,在不断地为市场营销创造出巨大的生存空间,从而也使企业的营销竞争变得愈加激烈。但是,只要企业抓住了生活方式的深层蕴涵,也就抓住了市场营销的核心利益和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