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保业务》的调查报告称,中国银保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但同时似乎也陷入了一种僵持的尴尬境地。目前中国保险产品的种类、复杂程度以及客户服务的整体质量却远远落后于其它国家,结果便形成了这样一个既“高速发展”但又“极度落后”的市场。
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银行在金融服务领域拥有强大的营销能力。它们还获准可以销售多种保险品牌,但不能直接组建自己的保险机构。由此形成的模式是:银行通常可以代理多个保险品牌,但往往是“漫无目的”地销售复杂程度较低的储蓄类产品。这种结构被称之为“多对多”模式。
在多对多模式中,作为代销机构的银行比保险公司拥有更多的杠杆,因此这种模式无法激发保险公司进行产品、营销或服务方面的创新。由于可以坐享丰厚的手续费,银行更是没有动力改变这一机制。
那么,保险公司为什么不针对银行渠道开发定制程度更高的产品和服务呢?首先,保险公司缺乏培训银行员工的动力,不愿意帮助他们掌握更有效的销售技巧和产品知识,因为它们知道银行员工也会用他们从中获得的专业技能来销售其它保险公司的产品。此外,为了争取到理想的“货架空间”,保险公司常常向银行支付丰厚的手续费,从而影响了保险公司本身的盈利能力以及在创新领域的投资能力。
虽然这种多对多模式为银保业务的高速增长铺平了道路 ,但也让中国银保市场陷入了当前的僵持局面。
面对需求日益复杂且苛刻的客户,如果银保机构不能从这些客户的钱包中“多分一杯羹”,银保业务的增长速度必然会逐步滞缓。代理商和经纪公司等其它保险分销商可能重新夺回曾经丢失给银行的市场份额。
该报告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为了保持竞争力,银保机构必须升级拓宽产品线并改进客户服务模式—即以更具针对性、服务为导向的方式向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从而打造品牌忠诚度。这将需要大量投资。有四种已经证明极其成功的银保业务合作模式:独家分销合作模式;合资模式;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在组织架构而不是法人机构层面的)业务线一体化模式。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和瑞士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Swiss Re)预测,中国银保市场即将迎来全新的“圈地时代”。要想在“硝烟初起”之时占得先机,机构需要大幅加强产品创新以及市场营销和分销的整合。要实现这些目标,银行和保险公司必须引入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更具排他性的长期合作关系。
“如果再不着手变革,中国的银保业务销售量很快就会‘触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