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型保险保障低收益低

沃保整理
2011-04-22 11:37:36
100
识别自动续保条款,不要“被续保” 合同生效之日起180天内属免责期案例 许女士在几年前去银行办理储蓄存款,经营销人员的推荐,她买下了一款收益联动型的保险,主要是因为该款产品的收益率要略高于同期的定期存款,许女士想反正一样是放那么长时间,利息能够给高一点总是好事。但几年下来,该款产品即将到期兑付,许女士一打电话去问,才发现该款产品并非是固定收益率,收益率是根据银行利率调

    识别自动续保条款,不要“被续保” 合同生效之日起180天内属免责期

  案例

    许女士在几年前去银行办理储蓄存款,经营销人员的推荐,她买下了一款收益联动型的保险,主要是因为该款产品的收益率要略高于同期的定期存款,许女士想反正一样是放那么长时间,利息能够给高一点总是好事。

  但几年下来,该款产品即将到期兑付,许女士一打电话去问,才发现该款产品并非是固定收益率,收益率是根据银行利率调整而浮动的,前两年的屡屡降息使得许女士这款保险产品的实际收益比当时同期定期存款反而少了2000多元。许女士很懊恼,要是当时认真多看几眼保险条款、了解产品的细节,说不定就不会做出购买的选择,也就避免了一些损失。

  许女士想了解,在购买保险时有哪些条款是需要特别留意的?

  随着人们风险防范意识的加强,保险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保险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体现了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一种法律关系,因此保险产品绝不等同于银行存款。实际上,保险和银行存款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在家庭理财的资产配置图中各占一席之地,是不能相互取代的。

  在购买保险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有类似许女士这样的经历,往往只听一些保险销售人员巧舌如簧的营销,而忽略了大段严谨的、真正具有法律效力的保险文字条款。当真正需要理赔的时候,才发现和自己原先的理解有出入,致使权益受到损害。那么,在购买保险的时候,都有可能会误入哪些陷阱呢?

  重视保险免责条款

  有一些保险纠纷起因于责任免除条款。一般来说,免责条款会清楚地在保单里明示,但是大多数消费者只是在保险合同上签字了事,甚至没有阅读条款全文。从法律上来说,一经签字就代表消费者已经仔细阅读并认可保险条款,一旦触发免责条款,保险公司就完全可以不予理赔。

  我国现行寿险保单中常见的责任免除条款有:被保险人在合同生效之日起一百八十天内因疾病身故,保险公司就不负保险责任。另外,如果是核爆炸、核辐射或核污染及由此引起的疾病也属于免责范围,正如此次日本地震所引发的核泄漏危机,如果有些在日本的中国国民不幸遭受核辐射而引发疾病,保险公司通常是不予理赔的。

  还有些消费者会混淆保险产品的分类,比如说明明需要的是一份健康医疗保障,但却误买了人身意外险意外险一般不对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给付,这样万一因疾病住院,这份保险是不起作用的。

  因此,在购买保险时一定要仔细查阅保险条款内容,尤其是明确自己所投保的保险责任以及免责条款,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同时,保险公司也应主动解释条款内容。

  理性看待投资收益

  近年来投资型保险产品开始走俏,殊不知其中陷阱重重。除万能险外,投连险、分红险两种新型保险理财产品都不保证收益率,实际收益水平要视投资情况而定,并非是固定的。而即便是万能型保险所设定的最低保证利率,通常也都低于银行同期定期存款利率,要加上另外一块并不确定的投资分红收益才有可能超越银行存款。但是,通常从保险产品的宣传资料上来看,此类产品都会以某个看似合理的“假设的固定收益值”作为计算依据,然后在若干年长期的复利效应下,最后得出一个非常惊人的收益数字。

  实际上,投资型保险看上去是兼具投资和保障双重功能的新型保险产品,但是实际上它的整体投资业绩大多跑不赢公募基金,它的保障功能也不如其他纯保障型保险。因此,消费者对此类产品首先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预期,既要容忍它的投资收益比基金低,也要容忍它的保障比其他保险低。

  案例中许女士所购买的收益联动型保险,实际收益与银行存款利率挂钩,最大的卖点是发行时的收益略高于银行存款利率,有些保险公司会把此类产品作为储蓄替代品进行销售,很多人也因此像许女士那样冲着高收益把存款变成了保险。但实际上银行定期存款一旦起息之后在一个存款周期内利率是不变的,但此类保险产品收益率并不固定,是随着银行利率调整而浮动的,如果是在加息周期可能会比较受益,但在降息周期就反而会遭遇利息损失。再者,银行定期存款可以随时提前支取,损失的只是定期和活期之间的利息差,本金不会有任何损失,但保险产品的提前支取就相当于退保,只能拿回保单的现金价(1504.90,6.00,0.40%)值,会面临本金的损失风险。

  识别自动续保条款

  为了方便消费者,保险公司都提供了银行账户授权自动扣保费的服务功能。很多意外保险的保障期限都是1年,不少消费者惯性思维认为短期保险到期就会自动终止,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了。

  但是,从意外险的条款设计来看,消费者很容易误选续保条款,有的保险条款甚至默认续保,如果客户没有主动向保险公司申请终止,那么保险公司就会持续从客户的银行账户内扣款续保。1年期的意外保险,每年保费只有百元左右,这样小金额的资金被保险公司扣划,通常不容易被消费者发现,只有在银行账户资金余额不足、保险公司无法成功扣款的时候,消费者才会收到保险公司发出的续期缴费不成功通知书,此时才会发现“被续保”。

  尽管说购买意外险是给自己多一份保障,即便是“被续保”了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消费总不能“打闷包”,而且万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了意外,也不利于理赔的申请。所以,消费者在购买短期险的时候,还是要特别看清保险条款中的续保描述,即便是续保也要续得明明白白。

  掌握保险费率变化

  有些保险公司会在条款中有类似这样的规定,“本公司保留提高或降低保险费率之权利。保险费率的调整针对所有被保险人或同一投保年龄的所有被保险人。本公司进行保险费率调整后,投保人须按调整后的保险费率缴纳保险费。”这意味着投保人时刻面临着保险费上涨的风险,而且上涨的幅度并不确定。

  特别是一些看似非常吸引人的具有“保证续保”条款的保险产品,虽然保险公司“不得因为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或职业变更原因而终止本保险合同或变更续保条件”,但是保险公司完全可以提高续保的保险费率,当所加收的费用为投保人难以接受时,投保人只能放弃续保,保证续保也就失去了意义。

  通常来说,保险费率的变更完全由保险公司单方面决定,消费者在这方面的话语权是非常弱势的。但至少在购买保险时,消费者需要了解是否有潜在的费率变更可能,并提前做好变更费率的应对准备。

  消费者购买保险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为自己或是家庭撑上一把“保护伞”,因此在投保前认真阅读并研究条款是极为重要的,要清楚地了解权利和责任,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只是听信一些口头的营销就冲动地买下了保险,那么“保护伞”上就会漏洞百出,难以起到真正的保障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