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海海冰冰情近日持续处于警报线以上,渔船被困港口,养殖扇贝、海参和鲍鱼被封冰下。渔民损失几成定局,但由于渔业保险无政策支持及风险高,中国渔业保险的缺失让渔民面对海冰损失不得不“自认倒霉”。
山东省胶州湾红岛的水产养殖户赵宇昌养了约50亩海参,他说:“每天上午都要在海参池冰面上砸洞给海参通氧气,但最近冰越结越厚,近岸处已经有七八厘米了,破冰也越来越费劲了。”
在谈到今年具体损失时,赵宇昌说:“这得等到春天冰化了以后,潜水员下去看具体损失才能有数,影响肯定是有,而且还不小。”
山东省胶南市水产养殖户郭加春今年也选择了养殖海参,他说:“我基本天天都给海参池换水,但是前一天换了第二天早上又冻上了。前两天捞了三四斤海参上来,死了不少。”
此外,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专家近日赴海冰冰情较重的辽东湾实地查看冰情和渔民损失情况,当地渔民介绍今年损失虽然比去年少,但预计仍然会有30%左右的损失。
出海捕鱼的渔民今年不仅因提早结束捕鱼期而收入减少,海冰还对停泊的渔船造成破坏。近日一艘停泊在胶州湾营海办事处码头的木壳渔船船底就被锋利的流冰划破,船底进水后沉没。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副总工程师郭可彩介绍,海冰是一种自然现象,当温度降至零下1.5摄氏度左右时海水就会结冰,黄渤海沿岸基本年年都会结冰,只是冰情程度不一。记者了解到,当海冰来袭,渔民或多或少都要承受损失,遇到海冰成灾时,渔民只能自认倒霉。但海冰冰情连年较重,海冰对渔业造成的风险如何降低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副所长王勇强研究员认为,渔民参加渔业保险应该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没有政策支持以及损失评估困难等原因,中国渔业保险面临困境。
中国在2008年6月启动水产养殖保险市场,但这一保险市场仍处于理论探索和实验阶段。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总量68%,但由于水产养殖尤其是非工厂化的海水、淡水养殖对自然环境依赖性较强、存在巨灾风险,国内水产养殖保险市场处于保险机构不敢保、水产养殖业承担不起高额保费的尴尬局面。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分公司副总经理赵佳民说:“近年来国家对于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很大,有大量的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农民只需支付不到20%的保险费用就能投保,但是水产养殖保险和船舶财产保险却没有国家财政支持。保险公司考虑到渔业风险高,没有财政补贴兜底,所以不敢做。”
此外,渔民对渔业保险认识不足,参与率不高也是保险公司不敢做此类保险的原因。“保险应该是千家万户保一户,如果就两家投保渔业保险,对保险公司来讲就成了赌博。”赵佳民说。
为让船舶财产保险和水产养殖保险转嫁海冰等自然灾害对渔业的影响,今后国家在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中,也应给予渔业保险一定财政补贴,降低渔民投保成本,提高渔业保险的投保率;提高渔民对保险的认识,讲解有关诈骗保险一定金额可构成刑事犯罪的规定,降低渔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
受冷空气影响,黄渤海于去年12月中旬出现海冰,目前辽东湾和莱州湾浮冰最大外缘线已分别增至70海里和30海里以上,达到海冰IV级警报(蓝色)标准,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从15日起连续发布海冰警报。
郭可彩说,我们预计今年总体海冰冰情属于常冰年,较去年海冰冰情要轻,但相比前几年暖冬还是要重一些,目前大约三分之一渤海海面已被海冰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