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对保险产品的影响不一,固定收益的传统寿险产品以及储蓄型产品受影响较大,而短期意外险、传统保障型保险受影响较小。投保人可根据自己手上购买的保单来分析利益得失。
自不久前央行宣布加息后,一些保险产品由于收益率相形失色,而被消费者视为“鸡肋”。“身处加息周期,我此前买的保险产品还划不划算?这时候要不要退保或者换成其他保险产品?”一些代理销售保险产品的银行、邮局窗口,前去咨询的投保者明显比往常多了。
加息了,还要不要买保险?在购买保险时,是否需要顺“息”而变,相应地调整策略?理财师的建议是,可以考虑购买“息涨随涨”的保险产品,如万能险等。不过,纯粹因为某些保险产品“收益率还不如银行的存款利率”而选择匆忙退保,并不见得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可选“息涨随涨”险种
当保险再次遭遇加息,投保人应该何去何从——退保还是续保?买传统寿险产品还是投资理财保险产品?如何投保才能减少将来可能再加息带来的潜在损失?带着这些投保人提出的问题,沪上多位保险理财师给出了他们的意见。
加息对保险产品的影响不一,固定收益的传统寿险产品以及储蓄型产品受影响较大,而短期意外险、传统保障型保险受影响较小。投保人可根据自己手上购买的保单来分析利益得失。
按照理财师的建议,在加息预期的大背景下,投保人可以选择购买与银行利率挂钩的保险产品,通俗地说就是“息涨随涨”。目前,部分万能险、分红险等投资型保险产品都有较灵活的抵御利率变动的机制,产品收益率随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在加息预期下,这类产品的销售行情将在一定时间内被看好。
但需要注意的是,加息对投资型保险产品的影响程度不一,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产品的投资渠道及风险系数有所不同,因此,投保人在选择购买投资型保险产品时也要“货比三家”。
所有投资型保险产品中,受益加息最明显的产品要算是万能险了。因为它的收益与大额协议存款、债券等固定投资关联度大,加息后,协议存款及债券收益率将有所上升,大部分资金都投资于这两大领域的万能险,其收益率也会水涨船高。业内人士认为,加息预期下,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可能将重新回到4%以上,加上其还有2.5%的最低保证利率,其产品吸引力也有望增强。而与传统产品相比,分红险因为有红利分配而带有抗通胀功能,投保人也可放心持有。
至于投连险,是否要暂停缴费、还是进行账户转换,不是看市场利率变化情况,而是要看股市、债市大形势如何。理财师提醒已经购买投连险的投保人,虽然加息可能会对股市造成一定压力,可能对投连险的收益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目前大部分机构的观点是,现在股指相对处于低位,因此这个时候没必要退保。如果有保户担心投资收益跟着受到影响,可适当对投连险的账户进行调节,比如将部分资金从激进型账户转入稳健型账户。
盲目退保未必划算
既然投资型保险可继续持有,那么普通寿险产品究竟是留还是退?
其实,对于定期寿险、意外伤害保险及健康医疗险等产品,因为它们都是以保障为主,储蓄功能较弱,它们的定价因素主要是考虑死亡率或疾病发生率,因此对于利率的变化并不敏感,投保人可以放心继续购买和持有。
而对于普通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养老年金保险、少儿教育金保险等传统固定利率产品,由于其中包含的储蓄因素较重,利率在其定价过程中起到的影响作用较大,因此如果银行的储蓄利率在不断上调,那么这几类保险产品的收益功能就显得相对较弱了。
理财师的建议是,不主张盲目退保,因为退保并非全额退款,保险公司会根据投保人的投保时间长短来扣除一定费用,反而得不偿失。某些情况下,退保导致的损失可能要大于银行存款利率提升带来的收益。
更重要的是,一旦退保,今后家里的保障可能就会全部或部分缺失,而且,退保之后,很少有人会想到重新购买保险,因为公众本来对保险的接受度就不高。这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损失是很大的,那意味着家庭可能存在经济上的后顾之忧。
另外,如果选择退保,今后即使想要重新购买保险,也不一定能买到。因为此时,你的年龄已经变大,年龄因素对保险费率也有不小的影响,可能因为你的年龄增大,保费更贵了。同时,如果此时你的健康状况不好了,那么就可能面临无法购买重大疾病险等健康医疗类保险的尴尬。
所以,如果要退保,必须考虑各项因素,进行全面权衡。况且,长期的保险通常是选择分期缴费,有时候,保费稍微高一点点,只要保障在,服务在,对家庭经济支出不至于造成压力,不妨还是选择继续持有为好。
这件事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所有的投保人,以及准备投保的人士,在购买和安排家庭人身保险的时候,一定要以保险保障功能为重,而不要过于重视保险的储蓄功能。不能简单地将保险产品同其他金融产品相比较,保险的主要功能是保障而不是投资,这是其他理财产品所不能替代的。保户如果仅仅是为了银行存款利率的提高而选择退保转投其他金融投资产品,这种以保险作为投资方式而不是保障方式的投保观念,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