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控制渠道、节约手续费的电销模式,正成为国内越来越多车险公司的争夺热点。而随着平安、人保、太保、大地等众多车险公司今年开始发力电话车险,其市场准入门槛也将变得越来越高。加之近日,上海大型车险中介商车盟从众被曝陷入经营困境,这也再次让车险营销势力经历变局,同时也加速了电销渠道的等级分化。
阵营出现等级分化
今年以来,多家车险公司制订了电销盈利的目标。记者获悉,仅前三个月,平安电销车险保费收入已逾2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而专业车险公司天平,也施行了电销考核一票否决制,前3个月电销车险业务也实现了增长。
“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大刀阔斧发展车险电销,并非偶然。从表面上看是由于经营和管理上出现了变化,而实质上却与车险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关。”一位业内人士说。
单从电销直销模式发展来看,在2009年以前,由于保险公司电销产品在传统价格基础上直接15%让利,这让大多数原本以传统业务为主的车险公司改头换面,纷纷申请获批电销牌照。一时间,国内电销市场也呈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然而,这种被“移花接木”的国外经营模式,在国内却遭到了冷遇。由于大多数获批的保险公司只是坐以待毙,电销业务的经营就好似“只开花,不结果”。但进入2010年后,伴随着平安电销脱掉车险亏损的表囊,仅仅两年间就实现盈利的消息一经发布,让电销阵营中的后继成员们个个变得活跃起来。
如今,电话车险从正式问世到现在的两三年时间里,其势头之猛让人刮目相看。同时,电销市场分水岭也已悄然出现,电销阵营成员早已“各就其位,各司其职”:首个吃电销螃蟹的平安可谓“电销集大成者”,人保、太保可谓传统市场基础扎实的“积极跟进型”,还有若干家中小型保险公司为主的“随行就市型”,竞争日趋白热化。
经营机制决定成败
“目前,电销大势已成。一方面,以平安为首的先行者早已独揽电销大权;另一方面,以人保、太保为首的保险公司一改观望情绪,奋起直追;而同时,随着全国各省市相继开展行业自律及商业车险信息平台的上线使用,这使得国内车险市场环境变得日益透明化;加之‘75后’、‘80后’对电销、网购等消费方式接受度较高,这都将极力推热电销渠道。” 一位多年负责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负责人说。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电销进入门槛也会越来越高。”上述人士解释说,“一方面,开办车险电销业务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专用的呼叫中心、培训销售人员和配送系统;另一方面,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而言,即便拿到电销牌照,也只是重演传统渠道的竞争格局,难以突破以平安为首的电销公司对市场份额的垄断,带来的实际业务收入难以确定。”
那么,怎样投入比例才能够换取利润回报呢?
“综合费用率必须控制在30%以下,才有可能盈利。而其中,营运成本、人均产能、续期业务等因素的浮动都决定着电销车险的经营状况。”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平安的电销业务之所以能够保持100%以上的增速,做到如此大的规模,与成熟的经营管理机制是分不开的。即体现在“集中销售+本地服务”的地空结合模式、规范的品质监控、数据化管理、精益运营这四个方面上。
如今,电话车险作为车险新模式,不但可以最大幅度的让利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还时刻考验着电销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对此,有业内人士就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车险公司加入电销大军,车险电销市场上同质化产品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而未来车险行业的竞争,将以电销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体制论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