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股权纠纷事件背后

沃保整理
2010-03-17
100
自上市以来,因“高管薪酬”、“巨额融资”、“去中资化”、“量产富豪”而引发的争议,一直围绕着中国平安。而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标志性公司及特区名片,中国平安总能在关键时期保证自己的“平安”。事实上,此时平安限售股解禁事件引发的关注,已不仅是财富分配争议的范畴。在时隔多年之后,类似“历史遗留问题”如何解决,对许多上市公司都具参考意义——事关庞大的“法人股”利益群。中国平安8.6亿股限售股解禁引燃的矛盾依

  自上市以来,因“高管薪酬”、“巨额融资”、“去中资化”、“量产富豪”而引发的争议,一直围绕着中国平安。而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标志性公司及特区名片,中国平安总能在关键时期保证自己的“平安”。事实上,此时平安限售股解禁事件引发的关注,已不仅是财富分配争议的范畴。在时隔多年之后,类似“历史遗留问题”如何解决,对许多上市公司都具参考意义——事关庞大的“法人股”利益群。

  中国平安8.6亿股限售股解禁引燃的矛盾依然在持续。昨日,二十多位平安员工持股人代表依然聚集在平安深圳总部楼下,毫无希望地等待一个“说法”。与此同时,在大厦15层平安总部办公室内的新豪时高层也是一脸的无奈。双方心里都明白,在股权纠纷上已经没有了继续谈判的空间。

  18年前的造富运动

  平安的“造富”运动始于18年前的那一场危机。在1991年,平安承保的“沱海”轮在加拿大海域撞沉了一艘日本籍渔业加工轮,1620万美元的赔款令注册资本仅6000万元左右的平安捉襟见肘。增加资本金,成为摆在平安面前最迫切的需求——除了引入战略投资者外,发动员工持股也被提上议程。

  于是,在1992年,平安率先通过平安综合服务(平安职工合股基金)公司出资2236万元认购了平安当时10%的权益,1993年又出资4196万元认购了1399万股。直到1995年底平安增资扩股,公司又开始不时动员员工认购。据称当年为了筹措资本,平安内部每个层级都还有一定的认购任务。

  “这些情况我也只是听说的。”1995年才进入平安的李树生(化名)并不太清楚首批员工股购买时情况,年近六旬的他是唯一一个现身深圳抗议现场的广东籍平安员工。据老李回忆,在1998年自己有资格购买员工股时,同事们的热情并不算高涨。

  “当时我从一个普通业务员做到了高级主任,一个月工资不算多。本来公司动员我的时候想买3万股的,但有些人就说这些股份不能流通的,风险很大。”最后他还是咬咬牙,用17600元认购了10000股。就这样,与大多数当年的认购了股份的平安员工一样,他并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卷入了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富运动”。

  纸上富贵兑现争议

  同样令老李没想到的是,当攥在手心里这么多年的纸上富贵终于可以兑现时,他却要和众多认识或不认识的前同事们一起站到了公司的对立面。

  在今年2月22日,平安发布了其8.6亿股限售股解禁方案的时候,整个市场都在关注着这1.8万名平安员工持股人的暴富历程,帮他们计算着手中即将兑现的财富数字。但事实上,早在三年前平安登陆A股之时,一部分平安员工持股人就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QQ群,一直在关注着自己财富的兑现状况,不断计算着当时看来还是数字游戏的财富规模,但是最后出台的方案却跌破了他们的底线。

  在这些员工持股人代表的诉求中,由于法人股导致的二次税负,直接导致了员工持股人的权益缩水20%以上是最大的冲突点之一。

  而在他们看来,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当年我们都认为买的是平安的股权,而不是新豪时的法人股,我购买股票的收据上盖的可都是平安的章。”老李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些激动,“我在平安做到2008年才退休,原本想着这笔钱是可以用来养老的,但现在却搞成这样。”在众多记者面前,老李并不愿多谈,他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抗议队伍的最边上,用一只手扯起那条写着“我的股票我做主”的横幅。

  对于员工们的反弹,新豪时新闻发言人林轼显得有些无奈,“保险公司一直都不能由个人持股,如果不是通过法人股来持有平安的股权,早在2004年平安登陆H股时这些员工股就被清退了,现在的财富也就不存在了。”

  陷入僵局的谈判

  昨天,又有一些员工持股人代表从各地赶来,但也有一些人选择了离开。

  截至记者发稿时,聚集在平安总部楼下的员工持股人代表并没等来能给他们说法的人。对于自己的沉默,林轼并没有过多的解释,前一日的沟通无效已经让双发都意识到了这场谈判几乎没有再回旋的余地了。

  “他们一直都在解释,单方面认为自己的行为合法,而没有对于我们的问题给出任何的解答。”员工持股人代表如是称。而林轼的态度也很坚决,方案不可能变更,“现在的方案是完全合法、合规的,也是我们征求了所有的机构包括律师、财务、税务机构得出的最好的方案,但他们不听我的解释。”

  平安与它的员工们遇到的问题在如今并不鲜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众多企业都存在通过发行员工股来募集资金的现象。十余年中,有一些企业破产了,员工的投资打了水漂,但也有一些企业做强做大了,但最终如何确定员工持股人的权益又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当手中的股份不能流通时,一切还是只是设想,而当2005年中国进入全流通时代之后,矛盾开始逐渐涌现出来。然而,如今追溯十多年前的事却比想象中困难。

  “应该也就坚持到明天了吧。”与大多数员工持股人代表一样,来自上海的王敏和一些同伴选择在今天离开深圳。“但不是退出,现在看来通过谈判并不可能获得任何进展了,下一步应该只有进入法律程序了。”

  中国平安资本成长简史

  1988年,公司成立

  1992年,开始员工持股募集,当年出资2236万元认购了平安10%权益,约2200万股

  1995年,公司募集定向法人股工作获批,资本金扩大到15亿元

  1996年,平安股本从15亿股扩至25亿股

  2001年,改革方案获批,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汇丰集团以美元6亿元(约人民币50亿元)认购平安10%的股份

  2003年,平安公积金转增股本(10送10),平安员工通过新豪时持有股份3.89亿股股份

  2004年,平安发行H股,发行25.6亿股

  2007年,平安发行A股,总股本73.5亿股

  2010年,截至2月22日,平安员工通过新豪时、景傲实业持有平安7.2亿股股份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