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巨灾保障机制的研究方案已经提交给有关部门。”日前,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徐文虎在出席第三届上海保险论坛时向记者透露。他告诉记者,巨灾风险不能由一家保险公司单独承担,而应该由国家协调建立巨灾委员会,并设立相应的巨灾基金。
第三届上海保险论坛以“保险公司如何承担社会责任”为主题,就保险公司在抗震救灾中已经承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探讨。与此同时,论坛上发布了上海保险服务满意度调查报告。
捐得多,并非承担社会责任多
作为“国寿客户节”的一项内容,6月15日,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发起“传递爱心、点燃希望”万人大型公益签名活动。此前,中国人寿相继为灾区捐款近6000万元,并向赶赴抗震一线的多个行业和部门人员捐赠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同时承担起抚养灾区孤儿的责任。
与中国人寿一样,地震发生后,大部分保险公司反应迅速,在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捐物、捐赠保险。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1日,保险业向地震灾区的捐款(含特殊党费)已经达4.53亿元。
对于保险公司以捐赠的方式履行社会责任,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郝演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承担社会责任绝不仅仅是捐款捐物。”在他看来,保险业作为研究风险管理的机构,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做好前期风险管理和风险提示才是保险公司更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郝演苏告诉记者,日前,中国政府收到了第一份巨灾后的风险管理报告,提出这份报告的是瑞士再保险集团。与国际同行相比,中国保险业在风险管理上的反应速度和能力相去甚远。
对此,中国太平洋(601099行情,股吧)保险集团副总经理施解荣坦言,近年来,保险业保费规模发展迅速,但是保险产品引导和推进市场的作用不大。特别是保险产品的结构发展不平衡,保障型业务占比降低,投资型业务占比上升。
赔得少,保险公司大呼委屈
“在抗震救灾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保险业‘捐得多、赔得少’的现象明显。”作为我国巨灾保障机制课题小组的负责人,徐文虎给记者分析了中国保险业的得失。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保险业共接到地震相关保险报案24.9万件,已付赔款3.12亿元。其中,人身保险已赔付1.76亿元,财产保险已赔付1.36亿元。
对此,徐文虎认为,消费者投保意识不强,是造成受灾地区保险理赔不足的主要原因。此外,保险覆盖率不高、保险额度不足、除外责任不清晰等因素都影响着保险业在灾区的理赔。
对于市场提出的质疑,保险公司的老总们显得十分委屈。天安保险董事长陈剖建表示,汶川大地震对于保险业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他向记者提供了受灾地区的保险损失分布模型:受灾地区含地震险的保额是6800亿元,不含地震险的保额是9700亿元,总保额达到了1.66万亿元。按照10%的赔付率计算,保险公司至少要赔出1660亿元。而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保费收入为7000亿元。
“保险业‘捐得多、赔得少’的说法并不准确。”施解荣进一步解释到,地震理赔存在特殊性和复杂性。他告诉记者,由于受益人无法确认、保单遗失、除外责任等情况,灾区目前的理赔金额比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保险业的理赔金额还会不断增加”。
学平险,保额低成众矢之的
在此次地震理赔中,学生幼儿平安保险(以下简称“学平险”)、校方责任保险成为众矢之的。一位刚从四川回到上海的同行告诉记者,一个遇难学生的父亲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保险公司根据合同条款仅仅支付了5000元身故理赔金。
“保额设置与客户情感无法匹配。”郝演苏指出,保险公司在设计开发产品时,应该充分考虑生命的尊严和底线。对于学平险条款规定的“5000元身故保额”,郝演苏表示不能认同。
陈剖建则解释说,推出学平险、校方责任险的出发点是“广覆盖、低保额”,这也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人均收入比较低,出险比较多。如果提高保额,势必会相应增加投保费用,一些地区的学生和学校未必能够承担。
对此,郝演苏认为,将学平险、校方责任险纳入义务教育的学费中,由国家统一承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徐文虎也建议,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应该根据区域性的特点,设定不同的保额,“切忌一张保单保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