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最高省30%
养老保险需累计缴满15年方可领取养老金,但缴费年限和金额直接影响退休待遇水平。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需同时满足两个核心条件才能按月领取养老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周岁、女性干部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且累计缴费满15年。
需要注意的是,15年仅为领取养老金的“门槛”。若职工缴费满15年后停缴,养老金将按停缴时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核算,导致待遇远低于持续缴费至退休的人员。例如,某职工缴费15年后停缴,退休时养老金基数可能仅以停缴当年的平均工资计算,而同期持续缴费者则按更高标准累计,两者差额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元。
养老金的计算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原则,公式为: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假设某职工从30岁开始按3000元基数缴费25年,若退休时平均缴费基数涨至6000元,则其基础养老金约为(6000+3000)÷2×25×1%=1125元,个人账户累计约10.8万元,每月可领取777元,合计1902元。持续缴费不仅提高个人账户金额,还能因社会平均工资增长推高基础养老金。
误区:缴满15年即可停缴。
解读:吉林省税务局明确,15年仅是领取资格的最低标准,若停缴,养老金水平将显著低于持续缴费者。此外,职工在职期间未缴满15年,企业仍需代缴社保,个人无法单方面停缴。
误区:缴费年限只看实际缴费时间。
解读: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和“视同缴费”。例如,国有企业在1992年前工作的职工工龄可直接认定为缴费年限;复转军人的军龄也视同缴费。
如需更多帮助,请点击【免费获取方案】,了解个性化养老保险规划,确保退休后享有更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