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赔付方式与资金用途
医疗险属于报销型保险,针对住院、手术等医疗费用,需凭发票实报实销,且报销总额不超过实际花费。例如,因肺炎住院花费3万元,医保报销1.5万元后,剩余部分可通过医疗险按比例报销。
重疾险则是给付型保险,确诊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如癌症、急性心梗)后,保险公司直接赔付保额。这笔钱可用于治疗、康复,或弥补患病期间的收入损失。例如,投保50万保额的重疾险,确诊癌症后可一次性获赔50万,自由支配用途。
2. 保障期限与续保风险
医疗险多为一年期产品,需每年续保,存在产品停售或健康状况变化导致无法续保的风险。而重疾险通常为长期或终身保障,保费固定,不受后续健康状况影响。
3. 适用场景差异
1. 年轻人(20 - 30岁)
优先医疗险:预算有限且重疾发生率低,选择百万医疗险(年缴约2000元)可覆盖高额住院费用,性价比更高。例如,刚毕业的小王月薪8000元,投保百万医疗险后,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90%,年缴压力小。
2. 中年人(30 - 50岁)
重疾险 + 医疗险组合:此阶段家庭责任重,需防范重疾导致的收入骤降。建议配置保额为年收入3 - 5倍的重疾险(如年收入20万,保额60 - 100万),并搭配医疗险覆盖日常医疗支出。例如,35岁的小李年缴1万元投保50万保额重疾险,同时附加百万医疗险,实现双重保障。
3. 50岁以上人群
侧重医疗险:重疾险保费大幅上涨,可能出现保费倒挂(总保费超过保额)。此时可优先投保防癌医疗险或终身型医疗险,覆盖高发疾病治疗费用。
误区1:“医疗险便宜,只买它就够”
医疗险虽保费低,但无法补偿患病期间的收入损失。例如,肺癌患者治疗周期长达1 - 2年,医疗险报销治疗费,但重疾险赔付的50万可维持家庭日常开支。
误区2:“重疾险保额越高越好”
保额应根据收入水平合理设定。通常建议重疾险保额 = 3年收入 + 50万基础治疗费。年收入20万者,保额至少110万(20万×3 + 50万)。
科学搭配方案
如需更多帮助,请点击【免费获取方案】
保险配置需因人而异,专业顾问可为您定制个性化方案,避免保障漏洞。立即咨询,获取专属投保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