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解析团险(团体意外险)与雇主责任险在保障对象、赔付方式、法律风险转移等核心维度的差异,帮助企业主在用工风险管理中做出科学决策。
雇主责任险以企业为被保险人,其本质是转移雇主依法应承担的用工赔偿责任风险。当员工因工作遭受意外伤害或罹患职业病时,保险公司将对企业需支付的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赔偿金等进行赔付。例如,某建筑公司工人因工伤导致十级伤残,企业需承担的 8 万元赔偿金可通过雇主责任险获得全额覆盖。
团体意外险则以员工为直接受益人,属于企业为员工购买的福利型人身保险。无论员工在工作期间还是日常生活中发生意外(如通勤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均会直接向员工或其家属支付医疗费、伤残补助等。这种设计虽提升员工安全感,但无法抵扣企业法定赔偿责任。
雇主责任险的赔付款项直接打入企业账户,用于履行企业对员工的法定赔偿责任。这种设计具有明确的法律风险转移功能——2023 年宜昌某制造企业因员工职业病被起诉,法院判决其承担的 120 万元赔偿金通过雇主责任险实现全额赔付。
团体意外险则采用"企业投保、员工受益"模式,赔付资金直达员工个人账户。但需特别注意:即使企业为员工购买高额团体意外险,员工仍可依据《劳动合同法》主张企业另行支付工伤赔偿。例如某物流公司员工获得 50 万元团体意外险赔付后,仍通过劳动仲裁成功追讨企业应承担的 30 万元工伤赔偿。
雇主责任险通常覆盖"工作相关性"风险,包括:
团体意外险提供 24 小时全天候保障,涵盖工作与生活场景(如运动意外、自然灾害)。但职业病、诉讼费用等均不在保障范围内,且伤残鉴定采用商业保险的《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十级伤残认定门槛较工伤保险标准高 20%-30%。
从产品本质看,雇主责任险属于财产保险中的责任险,由财产险公司承保,2024 年最新行业数据显示其在高危行业(建筑业、制造业)渗透率达 68%。团体意外险则属于人身保险范畴,寿险/财险公司均可经营,更适用于风险系数较低的互联网、教育等行业。
明智的企业往往采用组合策略:
雇主责任险赔付款项可计入企业成本,享受税前抵扣优惠。其保险单在劳动仲裁中可直接作为企业履行赔偿责任的证据。
团体意外险作为员工福利支出,需合并计入员工工资总额缴纳个人所得税。在司法实践中,多地法院明确判定团体意外险赔付不能抵扣企业工伤赔偿责任。
如需更多帮助,请点击【免费获取方案】,我们的风险管理专家将为您定制"法律风险转移+员工福利提升"的一体化保险方案。选择专业保障,让企业经营既合规又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