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终身的重疾险“到期”如何定义?
终身重疾险的“到期”通常指两种场景:
- 缴费期满:投保人完成合同约定的缴费年限(如20年/30年),但保障仍持续终身。此时若选择退保,保险公司仅退还保单的现金价值,而非已交保费。例如某消费型终身重疾险缴费30年后退保,现金价值可能仅为已交保费的50%-70%。
- 保障终止:部分返还型产品约定“满期返还”,例如保障至80周岁时返还保费。但终身重疾险通常保障至身故,这类返还条款较少见,需仔细核对合同。
二、能否拿回本金的三大核心因素
1. 产品类型决定返还机制
- 消费型重疾险:保费全部用于疾病保障,无返还责任。即使缴费期满后退保,也只能按现金价值退款,可能造成本金损失。
- 储蓄型/返还型重疾险:含身故责任或满期金条款。若合同明确约定“缴费期满返还保费”或“身故返还保费”,则符合条件时可拿回本金。例如某产品约定“被保险人身故时返还累计保费”,则无论是否理赔过重疾均可返还。
2. 现金价值增长曲线影响退款金额
长期持有的储蓄型重疾险现金价值会逐年增长,通常在缴费期满后10 - 20年超过已交保费。例如30岁投保某产品,年缴1万元*20年,可能在60岁时现金价值达到22万元(超过总保费20万)。
3. 理赔记录直接影响返还资格
若发生过重疾理赔,绝大多数产品将终止合同且不再返还保费。仅有少数含“多次赔付+身故责任”的产品,可在身故时返还保费。
三、退保返还的三大潜在风险
- 保障中断风险:退保后立即失去重疾保障,重新投保可能因年龄增长、健康变化导致拒保或保费上涨。
- 本金损失风险:消费型产品缴费期满后退保,现金价值通常低于已交保费。例如某案例显示,年缴1.5万元*20年,退保仅拿回18万元(损失12万元)。
- 通胀稀释风险:返还型产品资金占用周期长,30年后返还的本金实际购买力可能大幅下降。
四、消费者决策的四个关键步骤
- 核对合同条款:重点查看“保险责任”“现金价值表”“身故保险金”等章节,确认是否含返还责任。
- 测算现金价值:通过保险公司官网或客服查询当前保单的精准现金价值,避免估算误差。
- 评估替代方案:对比退保损失与继续持有收益,部分产品可通过“减额交清”保留部分保障。
- 咨询专业顾问:通过保险经纪公司获取多家公司产品对比,优先选择现金价值增长快、附加豁免条款的产品。
如需更多帮助,请点击【免费获取方案】
选择重疾险时应立足保障需求,理性看待本金返还。建议优先配置足额保额,再通过增额终身寿险等工具实现资金规划,实现保障与储蓄的科学平衡。专业保险顾问可为您量身定制解决方案,避免决策失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