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起,“双延”新政实施: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减少、新增劳动力参加工作时间普遍后移、养老金支付压力加大等一系列现实因素所带来的挑战,同时也是为了确保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能够长期且可持续运行,国家终于在延迟退休的口号被提出10多年之后,于2024年公布了法定退休年龄和最低缴费年限的“双延”调整方案。
第一:2025年1月1日起,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参考《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下文简称《办法》),我们不难得知,国家将自2025年1月1日起,同步启动男、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具体来看,国家计划用15年的时间,并采取渐进式的改革办法,将男职工/男性灵活就业人员的法定退休年龄由60周岁逐步延迟到63周岁;将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女性灵活就业人员逐步延迟到58周岁;将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逐步延迟到55周岁退休。
第二:2030年1月1日起,逐步延长“最低缴费年限”
《办法》还同时明确指出,自2030年1月1日起,将职工/灵活就业参保人员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由15年逐步提高到20年。具体来看,国家计划用10年的时间,并采取每年提高6个月的方式逐步提高最低缴费年限,然后沿用新的政策规定。同时,需要注意最低缴费年限的调整有5年的缓冲时间,在2030年之前仍为15年的最低缴费年限。
灵活就业多缴5年社保,养老金多领多少?
①基础养老金
首先来看基础养老金的部分,计发比例与个人累计缴费年限长短直接挂钩,若平均缴费指数和计发基数不变,则多参保5年,基础养老金的待遇水平将提高5%;计发基数则与个人的实际缴费金额挂钩,即便是每年都是以缴费基数的下限参保,同样也能提升基础养老金水平。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次来看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部分,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水平的高低通常与退休年龄和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累计存储额有关,而其中多参保5年,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累计存储额势必会有所增加。与此同时,在延迟退休改革落地实施之后,退休年龄对应计发月数的数值也会变小。
③具体示例与参考答案
最后,我们再结合具体示例来看下灵活就业多参保5年,基本养老金的待遇计发水平究竟能提高多少。假设某男性灵活就业人员在原法定退休年龄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时退休,对应上一年度的全口径社平工资为8000元/月;若当地全口径社平工资水平每年以3%的幅度递增,那么该灵活就业人员按照最低档多缴费5年,对应的累计缴费年限为20年,退休年龄为65周岁,则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预估增加额为25198元(忽略个人账户计息)。
然后,结合这几组数据我们可粗略计算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水平的增加额:
基础养老金=(9004-8000)×(1+0.6)÷2×5×1%=40.16元/月
个人账户养老金=25198÷101≈249.49元/月
将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待遇增加额相加,即每个月预计将能够多领取289.65元。
以上来源于互联网,具体以当地官方文件为准,详情可咨询当地社保局电话:当地电话区号+1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