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失业率概念,是指失业人数同从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可以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
我国目前使用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概念,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调查失业率,即通过劳动力调查或抽样调查推算出失业人口占全部劳动力人口的比值。而城镇登记失业率指的是非农业户口的劳动力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口占全部城镇劳动力人口的比值。两者间具体的区别如下:
(1)涵盖人群不同。调查失业率:常住人口包括农业人口等外来常住人口。登记失业率:只包括城镇本地非农业户口.
(2)统计方式不同。调查失业率:抽样调查。登记失业率:个人主动登记。
(3)主管单位不同。调查失业率:国家统计局。登记失业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简而言之,相比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的口径下增加了城镇务工的农民工和异地务工的城镇劳动者。调查失业率口径下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应该是更大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统计方法不同。调查失业率由统计部门通过劳动力调查,采取调查员入户访问的方式获取就业失业信息;登记失业率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失业人员在就业服务机构登记的行政记录计算而来。
二是就业失业定义不同。调查失业率中使用的就业失业人员定义采用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国际标准,就业人员指为取得收入,在调查周内工作1小时以上的人员,或由于休假等原因在职未上班的人员;失业人员指当前无工作,正在努力寻找工作,有合适的工作后能够马上开始工作的人。登记失业率中使用的就业人员指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之和;失业人员指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并在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的城镇常住人员。
三是统计范围不同,调查失业人员统计范围是16周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不考虑其户籍所在地和类型;而登记失业人员统计范围是劳动年龄(年满16周岁(含)至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内的常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