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程卡”13日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

沃保整理
2022-12-12 13:38:23
100
“通信行程卡”13日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健康码会退出历史舞台吗?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各种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有关要求,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 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

一、为何会有通信行程卡?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俗称“行程码”。是由信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利用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 ,为全国16亿手机用户免费提供的查询服务,手机用户可通过服务,查询本人前14天到过的所有地市信息。

2021年3月30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 “防疫健康码”已整合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相关信息,可在健康码中显示用户,是否去过中高风险地区等行程信息了,助力健康码 “一码通行” 。9月,为助力群众安全出行,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把健康码和行程码整合“一页可查”。

2022年6月29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7月8日起,通信行程卡查询时间范围由14天调整为7天。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

二、健康码也要退出生活了吗?

随着疫情防控的结束,原来处于管控目的的健康码、行程卡、场所码等,都应该退出了。

疫情防控期间属于紧急状态,个人出于公共防疫利益,可以让渡部分个人隐私,但防疫结束后就没有理由再继续追踪公众的个人行踪数据,此前留存的数据也应该销毁或封存。与此同时,过去几年中,政府在推行健康码的过程中搭建的数据架构和技术基础设施,也没有必要完全废弃。而且公众也在使用健康码的过程中提升了应用数字化工具的能力,尤其那些不熟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也大多已经学会了基本操作。

健康码是核武器,不是常规武器,不能常态化。今天的个人行踪轨迹,就是任何一个个人在网络空间最敏感的个人信息,决不能轻易收集和保存,更不能因为便捷性而应用上瘾。

过去3年健康码,是以民众让渡巨大的隐私权为代价的,只能作为临时应急使用,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健康码出现之初,大家对疫情应对准备不足,中国还没有《个人信息保护法》。政府应对疫情还不具备基本的数据和技术能力。而随着抗疫进入常态化,健康码该刀枪入库了。原有的数据都应该及时销毁。即便特殊场合的特定应用,也应该严格限制在公共服务之内,政府背书确保数据安全和不滥用。尤其是商业企业提供的健康码、场所码服务,更是早就应该退出舞台。

尤其是互联网巨头,要有真正的敬畏心,不要迷恋健康码这种突破常规的超级“数据吸尘器”。实际上,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真正落地,就已经不应该再有健康码。现在的健康码,事实上是超越《个保法》对数据收集的基本原则。所以,现在虽然迟到点,但是,也算功成名就了。愿以后我们再也不需要健康码了。

想了解热门重疾险的请点击:2023重疾险排名前十名

想了解商业养老保险的请点击:2023最好的商业养老保险推荐 、泰康商业养老年金保险

想了解增额终身寿险的请点击:2023增额终身寿险排名最新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