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至今年7月中旬,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以及中国平安已累计有570亿元的次级债获批。一位业界人士表示,按照今年上半年四大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的情况,加上非上市险企也需要解决融资问题,今年保险公司的融资可能突破1000亿元。
股市不给力接道次级债
在目前股市不给力的环境下,各大保险公司纷纷接道次级债,提高偿付能力。
今年3月,新华保险在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公司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的次级定期债务,并在本月初得到保监会的批复。预计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58个百分点到200%左右。
另一边,中国人寿380亿次级债的发行也同样引起大众关注。今年6月底,中国人寿发布公告称,保监会同意该公司发行10年期和15年期次级定期债务,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380亿元,并要求6个月内完成相关发行工作。
日前,中国人寿已经开始发行280亿的次级债。此次发行的次级债前五个计息年度的票面年利率为4.70%,倘若公司在第五年末不行使赎回权,则后五个计息年度的票面年利率为6.70%。
申银万国在研报中指出此次额度并未用足,预计公司未来将根据资本市场走势和业务经营情况,另行决定是否再募集100亿次级债。值得一提的事,中国人寿在去年已成功发行了300亿次级债。
而中国平安在今年次级债的发行也有动作。今年4月下旬,平安人寿获得保监会的“放行”,同意其发行10年期不超过90亿元人民币的次级债,并将在获批后6个月内完成募集工作。据悉债务利率区间为5.0%~5.3%;另外,去年12月下旬,中国平安曾公告发行260亿的A股可转债计划。
虽然中国太平洋至今在次级债发行上还没有动静,但是在去年12月曾发布公告称,旗下寿险公司已获保监会批复发行10年期次级定期债务,募集规模不超过80亿元。
如此推算,截止至今年7月中旬,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以及中国平安已累计有570亿元的次级债获批。加上非上市险企也需要解决融资问题,今年保险公司的融资可能突破1000亿元。
只能解决短期融资问题
次级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可以为各保险公司的融资问题“解渴”,而通过这样的方式是否能为保险公司赢得长远的利益呢?
根据各公司的年报,截至2011年底,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70.12%、166.7%、284%、155.95%。
相比于2010年,四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不少,其中中国人寿在2010年达至211.99%,而截止至2011年底下降超过40个百分点。而当时刚上市新华保险的偿付能力能够从2010年底的34.99%上升至155.95%,其中不少还是借助股市。由此可见,偿付能力成了保险公司难以言语的“痛”。
本月13日央行发布《2012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要积极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支持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次级债和短期融资券等债务工具。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郝演苏教授表示:“依靠次级债只能解决保险公司短期的融资问题,短期内可以提高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但是长期而言,其有效的方法是调整该公司的业务结构。”郝演苏教授指出,公司向外面借债,主要还是因为财务或者在生产经营存在问题,调整公司的业务结构才是提高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有效方法。
次级债有无风险?
虽然次级债可以短期内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但是次级债存在风险吗?
根据相关资料,2011年10月,保监会发布实施《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方法》。
其中提及到募集次级债的要求:“开业时间超过3年”、“上一年度末动态偿付能力预测(基本情景下)未来1年内偿付能力充足率可能低于100%”、“募集后累计未偿付的次级债本息额不超过保险公司上年度末经审计的净资产值的50%”等条件。
目前购买保险公司次级债的主要有商业银行和其他的保险公司,有专家表示在相互持有次级债的金融机构中,任何一家出现偿付危机,都将连锁性地引起其他金融机构发生危机,进而加大整个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因而,监管层对金融机构间相互持有次级债的比例还须作出审慎的规定。
郝演苏教授表示,理论上次级债的发行是有风险的,但是债务同时也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
就好比一个人去借钱,对方是要考虑这个人是否有偿还能力。而次级债的借债规模也会受到监管,通常来说不能超过总资产的10%,这样就保持在一定的可控范围。